• 09
    2019.09
    [中国科学报]富硒猪肉或将问世
    富硒食品日渐走红,现在,消费者将有可能买到富硒猪肉了。这有赖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
  • 09
    2019.09
    [光明日报]中国农科院启动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
    猪、牛、羊、鸡、鸭……我国是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记者从9月6日召开的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上获悉,今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聚焦国家需求,启动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明确了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研发目标任务,加快破解技术难题,强化种业源头创新,培育重大新品种,做强做大畜禽种业。
  • 09
    2019.09
    [经济日报]着力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
    2019年9月5日-7日,“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在甘肃平凉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畜禽种业发展,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发展的精神,探讨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思路和措施,着力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09
    2019.09
    [科技日报]精准饲养,为绿色奶业插上科技翅膀
    “2019年,‘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围绕粗饲料优化利用、奶牛健康精准饲养和安全优质生鲜乳产业化生产为核心主推技术达到20项。而截至2019年,优质青贮行动计划也已在全国17个省(区)550个试点县进行了示范推广。”8月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观摩会上,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卜登攀说。
  • 09
    2019.09
    [中国科学报]畜禽良种化攻关亟须科技助力
    “我国白羽肉鸡、肉牛主导生产品种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100%、70%。” 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在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上指出,提高畜禽良种自给率是当前畜禽领域国家最紧迫的战略需求。
  • 20
    2019.08
    [中国科学报]高原低氧如何驯化藏马
         藏马 蒋琳 摄   中国马起源于何时?藏马如何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而生存下来?近日,《分子生物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藏马驯化历史和低氧耐受性研究...
  • 20
    2019.08
    [科技日报]中国马何时驯化、藏马为何耐受低氧 都弄清楚了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发现了藏马低氧耐受遗传调控机理,并首次推演出了中国马驯化起源历史。相关研究成果近在线发表于《分子生物与进化》。
  • 14
    2019.08
    [中国科学报]联合育种,让肉牛“牛”起来
         参拍的种公牛 秦志伟摄   这些优秀的基因将从这里走向全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服务产业、造福社会。只要业界齐心协力,把联合育种做起来,坚定地走下去,我国肉牛种业一定“牛”起来,肉牛产业一定强起来。   ■本报记者 秦志伟   一头牛竟然值24万元,什么牛这么“牛”?走进8月8日在...
  • 27
    2019.05
    [工人日报]我科学家发现并命名新真菌资源
      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世界农业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博士带领国际团队在真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并命名了新的真菌资源,为探索真菌资源提供了方法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真菌多样性》。   真菌在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球真菌包括各...
  • 15
    2019.04
    [CCTV]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新闻联播》在“春耕走一线”节目中报道“摆脱种源引进 自主育鸭降本增效”系我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CCTV]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新闻联播》在“春耕走一线”节目中报道“摆脱种源引进 自主育鸭降本增效”系我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 09
    2018.10
    [经济日报]农科院养起“绿色”猪
    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约62%,占世界猪肉总产量近50%。但我国却不是养猪强国,在生产效率、技术水平、生态环保、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 14
    2018.09
    [新华网]中国农科院“绿色技术”有效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技术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组织实施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奶业生产提质增效、促进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金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举办的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观摩会上说,与奶业...
  • 14
    2018.09
    [科技日报]养殖业应从疫苗药物依赖转向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属烈性传染病,猪一旦被传染,致死率可高达100%。在9月11日于河南驻马店市结束的“全国生猪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协同创新项目”现场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宏福表示,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过度依赖疫苗、药物,未来应转向生物安全防控,比如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设施、人员素质等。
  • 14
    2018.09
    [中国科学报]不走寻常路 养出“绿色猪”
    “猪粮安天下”。猪是六畜之首,生猪产业同样是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尽管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62%、占世界猪肉总产量近50%,却不是养猪强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 13
    2018.08
    [农民日报]首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李丽颖)“12万”“14万”“16万8000元”……8月10日,在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举行的首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随着拍卖师一锤落下,来自内蒙古科尔沁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头西门塔尔种公牛,以22万元的成交价成为拍卖会上的标王。
  • 25
    2018.07
    [中国科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揭秘北京鸭基因改变
    本报讯(记者唐凤)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与北京鸭白羽和体型较大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一发现揭示了北京鸭经过几百年选择形成的一些性状的遗传基础。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通讯》杂志。
  • 25
    2018.07
    [新华社]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北京鸭体型变大羽毛变白秘密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董峻、王榕)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系统解析了北京鸭在品种改良过程的基因组变异机制,成功定位了羽色和体格大小这两个关键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这项研究为畜禽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1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自然通讯》上。
  • 03
    2018.05
    [中国科学报]国产奶走上优质乳之路
    本报讯(记者秦志伟)再过段时间,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风行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将换用新包装,每盒奶产品将有营养品质标识,消费者将可通过标识选择不同质量等级的牛奶。建立优质乳营养品质标识制度,正是实施优质乳工程的目的之一。
  • 27
    2018.04
    [中国农业新闻网]国内首个肉鸡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联盟成立
    日前,国内首个肉鸡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联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联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