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首页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新华社】专家呼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
【农民日报】农科专家创建白羽肉鸡健康高效立体养殖模式
【新华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奶业 第九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农民日报】第九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光明日报】我国奶源基地、乳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新华社】专家呼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
2025-05-15
【农民日报】农科专家创建白羽肉鸡健康高效立体养殖模式
2025-05-14
【新华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奶业 第九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5-13
【农民日报】第九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5-13
【光明日报】我国奶源基地、乳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5-05-13
图片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活动
党群动态
媒体牧医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
04
2019.11
[农民日报]肉鸭绿色养殖终结“填鸭”式饲养
北京烤鸭作为我国著名的菜肴而享誉全球,长期以来做烤鸭品种通常采用“填鸭”方式进行饲养,以此来让鸭肉变得肥美多汁。但是,“填鸭”式饲养不仅落后,同时还存在饲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近日,在河北献县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烤鸭产业高峰论坛暨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中...
04
2019.11
[科技日报]告别“填鸭”模式 肉鸭养殖走向绿色化
为提高鸭子的肌间脂肪含量等,传统饲养方法是“填鸭”,但填鸭危害鸭健康,饲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在近日河北沧州市献县结束的“第二届中国烤鸭产业高峰论坛暨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说,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项目通过推广自主培育的“免填”...
25
2019.10
[农民日报]绿色技术为生猪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生猪生产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特别是近期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更是引起广泛社会关注。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和生猪养殖第一大国,但却不是养猪强国,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疫病风险高”等多重艰巨任务。特别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防控形势复...
17
2019.10
[中国科学报]21项绿色技术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
10月15日,记者在浙江金华召开的2019年猪绿色养殖模式集成协同创新技术交流与培训会上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业绿色养殖技术集成创新任务”的重要组成项目“生猪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共形成21项主推技术,为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提升竞争力,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项目...
24
2019.09
[农民日报]自主创新 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
近日,“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在甘肃平凉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畜禽种业发展,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发展的精神,探讨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思路和措施,着力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表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
24
2019.09
[工人日报]我科研团队开发猪肉中硒形态分析新方法
记者获悉,近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首次开发了猪肉中硒形态分析新方法,建立了猪肉富硒技术,发现优质硒源“硒代蛋氨酸”在猪肉中富集效率较高,对于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硒营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机体免疫低下、死亡风险增加、肌肉功能...
24
2019.09
[中国科学报]畜牧业“芯片”亟须科技加持
肉牛新品种 农科院供图 “我国白羽肉鸡、肉牛主导生产品种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100%、70%。”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在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上指出,提高畜禽良种自给率是当前畜禽领域国家最紧迫的战略需求。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在会上指出,...
23
2019.09
[CHINADAILY]Swine fever may affect pork for several years
Production expected to stop falling by year's end, with gradual recovery in '20 The supply of pork in China may remain tight for the next few yea...
23
2019.09
[新华社]中国农科院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取得多项成果
新华社兰州9月17日电(董峻、韩佳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多项成果。 据中国农科院相关负责人日前介绍,畜禽良种化科研计划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改善我国肉牛、肉羊主导品种供种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肉鸡附加值和肉鸭市场占有率等。 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实...
09
2019.09
[农民日报]聚焦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科技创新提升畜禽种业核心力
农民日报客户端电(记者 李丽颖)2019年9月5日-7日,“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在甘肃平凉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畜禽种业发展,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发展的精神,探讨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思路和措施,着力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09
2019.09
[科技日报]动物脂肪沉积和代谢与铜的关系弄清楚了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首次揭示了铜转运蛋白ATP7A在调控动物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这就为人类脂肪细胞衰老、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发病机制的理解及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畜禽生产中铜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糖尿病学(Diabetologia)》。
09
2019.09
[中国日报]猪肉富硒技术有望改善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水平
中国日报8月23日电(记者 王晓东)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首次开发了猪肉中硒形态分析新方法,建立了猪肉富硒技术,发现优质硒源“硒代蛋氨酸”在猪肉中富集效率较高,对于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硒营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09
2019.09
[中国科学报]富硒猪肉或将问世
富硒食品日渐走红,现在,消费者将有可能买到富硒猪肉了。这有赖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
09
2019.09
[光明日报]中国农科院启动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
猪、牛、羊、鸡、鸭……我国是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记者从9月6日召开的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上获悉,今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聚焦国家需求,启动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明确了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研发目标任务,加快破解技术难题,强化种业源头创新,培育重大新品种,做强做大畜禽种业。
09
2019.09
[经济日报]着力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
2019年9月5日-7日,“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在甘肃平凉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畜禽种业发展,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发展的精神,探讨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思路和措施,着力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09
2019.09
[科技日报]精准饲养,为绿色奶业插上科技翅膀
“2019年,‘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围绕粗饲料优化利用、奶牛健康精准饲养和安全优质生鲜乳产业化生产为核心主推技术达到20项。而截至2019年,优质青贮行动计划也已在全国17个省(区)550个试点县进行了示范推广。”8月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观摩会上,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卜登攀说。
09
2019.09
[中国科学报]畜禽良种化攻关亟须科技助力
“我国白羽肉鸡、肉牛主导生产品种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100%、70%。” 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在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上指出,提高畜禽良种自给率是当前畜禽领域国家最紧迫的战略需求。
20
2019.08
[中国科学报]高原低氧如何驯化藏马
藏马 蒋琳 摄 中国马起源于何时?藏马如何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而生存下来?近日,《分子生物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藏马驯化历史和低氧耐受性研究...
20
2019.08
[科技日报]中国马何时驯化、藏马为何耐受低氧 都弄清楚了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发现了藏马低氧耐受遗传调控机理,并首次推演出了中国马驯化起源历史。相关研究成果近在线发表于《分子生物与进化》。
14
2019.08
[中国科学报]联合育种,让肉牛“牛”起来
参拍的种公牛 秦志伟摄 这些优秀的基因将从这里走向全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服务产业、造福社会。只要业界齐心协力,把联合育种做起来,坚定地走下去,我国肉牛种业一定“牛”起来,肉牛产业一定强起来。 ■本报记者 秦志伟 一头牛竟然值24万元,什么牛这么“牛”?走进8月8日在...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综合新闻
牧医所举办第三期“两病”诊断技术培训班
我国白羽肉鸡健康高效立体养殖模式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到牧医所调研交流
牧医所与老挝国家农业与林业研究院推进肉牛育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