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经济日报]着力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9月6日 作者:常理 发布时间:2019-09-09

  2019年9月5日-7日,“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在甘肃平凉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畜禽种业发展,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发展的精神,探讨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思路和措施,着力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表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为依托,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龙头企业组建的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围绕畜禽种业创新,成立了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创建了首个肉鸡基因组选择育种联盟,成功研制了京芯一号肉鸡基因组选择芯片。围绕畜牧业绿色发展,推行全国优质青贮行动计划,助力奶业提升增效;集成示范奶牛、生猪和肉鸭绿色发展技术,实现了成果转化。围绕行业优势资源共享,构建了行业基础性长期性大数据平台和开放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智力资源大融合,助力畜牧业科技创新。他希望,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进一步,聚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继续加强“大联合”“大协作”,再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再破解一批“卡脖子”问题,再集成创新一批实用模式,助力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指出,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承担着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重要使命。为更好发挥国家队引领带动作用,中国农科院建立了院级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机制。聚焦最紧迫最重大的国家需求,启动了“藏粮于技”、非洲猪瘟、农业绿色发展、牛奶优质化、畜禽良种化5大科研攻关计划,明确了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研发目标任务,通过创新工程经费稳定支持和组织优势科研力量持续攻关,加快破解技术难题,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启动以来已收获多项成绩:揭示了北京鸭的起源和北京鸭羽色白化的遗传机制,率先在国内推出了“京芯一号”肉鸡基因组育种芯片,培育了京星黄鸡(100、102、103)、栗园油鸡蛋鸡、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中新白羽肉鸭、鲁西黑头羊、高山美利奴羊、阿什旦牦牛等畜禽新品种,并实现产业化。然而,我国畜禽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国际上仍处于跟跑位置。

  张合成表示,科研界要从国家需求出发,急需开展畜禽种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落实国家“畜禽良种化”的战略部署。要深挖制约畜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科技需求与短板,找到科学问题的实质,明确科研选题,提速追赶,突破关键制约。要站在全国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尽快设立国家科研重大专项,成为国家实施“畜禽良种化”战略的具体抓手。要开展畜禽良种化科技攻关,必须要产学研相结合,按照创新、创造、创业“三创一体”创新链的思路,构建产学研一体科研链。尤其要加强科企合作,调动企业积极性。

  他指出,缺乏重大科研平台是畜禽良种化科技攻关的最大短板。“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将为培育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提供重要保障。

  本次会议联盟聚焦畜禽种业发展,邀请了行业司局领导解读畜禽种业发展政策;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围绕“中国肉牛种业整体发展现状与趋势”“非洲猪瘟情况下中国种猪业的发展”“中国奶牛种业整体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肉鸡遗传育种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水禽遗传育种发展现状与趋势”等五个方面开展畜禽种业发展专题研讨。会议还总结了联盟近期工作,交流了工作进展,共议“十四五”重点科研项目,交流国家畜禽养殖大数据建设工作,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科技日报]精准饲养,为绿色奶业插上科技翅膀
下一篇:[光明日报]中国农科院启动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