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科技日报]精准饲养,为绿色奶业插上科技翅膀

来源:科技日报 2019年8月22日 作者:马爱平 发布时间:2019-09-09

  “2019年,‘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围绕粗饲料优化利用、奶牛健康精准饲养和安全优质生鲜乳产业化生产为核心主推技术达到20项。而截至2019年,优质青贮行动计划也已在全国17个省(区)550个试点县进行了示范推广。”8月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观摩会上,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卜登攀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冯忠武介绍,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技术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实施了“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

  “为深入做好粮改饲试点工作,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委托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组织实施了优质青贮行动计划。”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说。

  该项目和该计划研发的精准饲养技术,为发展绿色奶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项目组研发的低蛋白日粮技术将日粮蛋白水平由16降至14.5,奶牛氮素转化率提高2.6%,示范推广后,高产奶牛每头每年可节约蛋白129.2公斤,减少豆粕用量328.5公斤;研发的无苜蓿日粮技术的应用使日粮配方成本由69元/头降至64元/头,降低7.2%,公斤奶饲料成本也由1.90元/公斤降至1.82元/公斤,降低4.2%,示范推广后,高产奶牛每头每年可节约苜蓿用量1.1吨,节约饲料投入达800元。”卜登攀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军民介绍,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该项目已形成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3套,技术规范7项;示范区奶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11.1吨和1.5,相比2016年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提高73.4%和36.4%;平均产犊间隔缩短12.6%,平均降至390天;生鲜乳质量显著提升,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92%和3.30%;相比2016年,公斤奶饲料成本和总成本分别降低14.3%和10.3%,平均降至1.97元/公斤和3.06元/公斤。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中国科学报]畜禽良种化攻关亟须科技助力
下一篇:[经济日报]着力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