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2025.02
    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发现鼠李糖乳杆菌缓解肠炎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发现肠炎状态下鼠李糖乳杆菌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可以调控肠道免疫稳态,并在免疫细胞水平上阐明了具体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induces STING-dependent IL-10 in intestinal monocytes and alleviates inflammatory colitis in mice ” 为题发表在《J Clin Invest》上。
  • 12
    2025.02
    国际首例猪T2T全基因组组装成功
    2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龙超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刘娣研究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王金勇研究员、岳麓山实验室印遇龙院士、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教授联合发布消息,国际首个猪T2T全基因组组装——民猪完整全基因组构建成功完成,标志着猪基因组研究迈入“完整解析”时代,为我国养殖业提质增效及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 26
    2025.01
    饲草育种与栽培团队解析苜蓿根系性状遗传基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鉴定出与苜蓿根系结构相关SNP标记,并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和关联SNP标记提高了根系结构性状预测的准确性。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whole-genome dissection of root systemarchitecture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the geneticimprovement of alfalfa ( Medicago sativa L.)”为题发表在《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上。
  • 17
    2025.01
    微生物与酶工程团队成功开发基于语言大模型的蛋白高表达预测与设计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微生物与酶工程创新团队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蛋白设计与智造创新团队合作,开发了基于预训练蛋白语言大模型的蛋白高表达预测与设计新策略,实现蛋白质语言大模型与基因表达深度融合,为高效创制高性能蛋白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 17
    2025.01
    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出耐高温超级植酸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成功改造了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实现植酸酶耐受温度高达100 °C。该研究扩展了可用于工业应用的植酸酶库,揭示了酶结构和耐热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为酶修饰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期刊。
  • 17
    2025.01
    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提出酶热稳定性的新见解:“短板”理论和Zero-Shot Hamilton模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发布了“酶热稳定性的新见解:“短板”理论和Zero-Shot Hamilton模型”,该项研究进展近日以内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期刊,题为“Novel Insights into Enzymatic Thermostability: The “Short Board” Theory and Zero-Shot Hamiltonian Model”。
  • 15
    2025.01
    奶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团队发现长期摄入牛奶脂肪不会增加小鼠脂质负担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团队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动物食物与营养政策中心合作,在牛奶脂肪营养价值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牛奶脂肪的有益作用,为膳食政策的制定和指导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宏(iMeta)》(IF=23.8)上。
  • 14
    2025.01
    鸡遗传育种团队发现调控动物脂肪沉积和产热重要功能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与合作团队研究发现了调控动物脂肪沉积和产热重要功能基因,敲除SPOP基因可以显著下调动物体重并提高动物产热能力,为动物脂肪沉积调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于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
  • 10
    2025.01
    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现肉色形成的因果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肉品质遗传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鉴定出白羽肉鸡胸肌肉色亮度和红度形成的因果基因,并基于肉色关键变异遗传选择,建立了改良国产白羽肉鸡肉品质的选育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
  • 19
    2024.12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揭示中国不同区域和季节生乳中芽胞菌多样性特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在生乳中芽胞菌多样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不同地理区域和季节因素对生乳芽胞菌多样性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微生物防控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食品研究(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 16
    2024.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业单胃动物和水产生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项目2024年度总结与推进会在沪召开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业单胃动物和水产生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项目2024年度总结与推进会暨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 13
    2024.12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揭示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M1诱导的肠道毒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霉菌毒素风险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M1联合作用诱导的肠道毒性机制,为解析混合霉菌毒素损伤肠道屏障机制提供了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毒性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
  • 02
    2024.12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发现红三叶草异黄酮改善奶牛健康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在奶牛营养健康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红三叶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奶牛的免疫力、抗炎能力,并有效改善血浆生化指标,进而提升产奶量,为开发新饲料添加剂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上。
  • 25
    2024.11
    牧草种质资源团队揭示原花色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在原花色素生物合成调控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鉴定出了百脉根中调控原花色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LcMYB5,解析了其调控原花色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网络,为培育抗臌胀病的紫花苜蓿等饲草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报告(Plant Cell Reports)》上,并取得了发明专利。
  • 15
    2024.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畜禽肉特征品质分析与特征标准研究”年度总结会及推进会顺利召开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畜禽肉特征品质分析与特征标准研究”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及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桑亚新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王静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金海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万发春教授等项目咨询专家,项目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荣顺,项目首席张军民研究员等出席会议。
  • 08
    2024.11
    奶业创新团队揭示丁酸盐缓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利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体内和体外模型,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学,揭示了丁酸盐改善实验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潜在的治疗NEC的新途径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
  • 26
    2024.10
    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揭示脂质对牛肉风味形成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在脂质与牛肉风味形成关系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揭示了影响牛肉风味形成的关键脂质分子,为基于脂质设计的畜禽肉风味提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牛肉风味品质调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IF=8.5)上。
  • 23
    2024.09
    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创新团队揭示奶牛产后严重能量负平衡损伤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以及褪黑素保护的作用机制
    近日,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创新团队阐明了奶牛产后严重能量负平衡损伤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并探索了褪黑素在缓解P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严重能量负平衡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肥胖女性反复性植入失败、早期胚胎丢失等与子宫内膜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研究提供了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
  • 12
    2024.09
    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提出最优的低覆盖全基因组测序填充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提出了低覆盖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最优的填充策略,并评估了填充后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大白猪的繁殖性状基因组预测准确性,为猪全基因组选择和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杂志(Animal)》上。
  • 06
    2024.09
    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缓解猪肠道氧化损伤的营养调控措施及其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缓解猪肠道氧化损伤的营养调控措施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为维护猪肠道健康,提升生长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IF=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