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中国科学报]畜禽良种化攻关亟须科技助力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年9月9日 作者:李晨 发布时间:2019-09-09

  “我国白羽肉鸡、肉牛主导生产品种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100%、70%。” 9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在2019畜禽种业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工作会上指出,提高畜禽良种自给率是当前畜禽领域国家最紧迫的战略需求。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在会上指出,为了实现国家畜禽良种化战略,应聚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继续加强“大联合”“大协作”,再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再破解一批“卡脖子”问题,再集成创新一批实用模式,助力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在张合成看来,首要的是从国家需求出发,开展畜禽种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搞清楚短板和弱项,看准“卡脖子”问题有哪些。当前,有以下科学问题亟须解题:畜禽种质遗传资源发掘、保护与创新利用不足;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不够;畜禽生物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有待加强;畜禽品种选育遗传进展缓慢;畜禽良种繁育效率低等。

  “要深挖制约畜禽产业发展的短板,找到科学问题的实质和科技需求,明确科研选题,提速追赶,突破关键制约。”张合成说,中国农科院组织的畜禽良种化科研攻关计划启动以来已收获多项成绩:揭示了北京鸭的起源和北京鸭羽色白化的遗传机制,率先在国内推出了“京芯一号”肉鸡基因组育种芯片,培育了京星黄鸡、栗园油鸡蛋鸡、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中新白羽肉鸭、鲁西黑头羊、高山美利奴羊、阿什旦牦牛等畜禽新品种,并实现产业化。然而,我国畜禽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国际上仍处于跟跑位置。

  此外,张合成认为,缺乏重大科研平台是畜禽良种化科技攻关的最大短板。由于畜禽育种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稳定的育种基地、种群数量和经费支持。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甘肃省平凉市政府合作,正在建设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将为培育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提供重要保障。

  “农业科技工作者要落实国家‘畜禽良种化’的战略部署。”张合成强调,应尽快设立国家科研重大专项,使之成为国家实施“畜禽良种化”战略的具体抓手。开展畜禽良种化科技攻关,必须要产学研相结合,按照创新、创造、创业“三创一体”创新链的思路,构建产学研一体科研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工人日报]我科学家发现并命名新真菌资源
下一篇:[科技日报]精准饲养,为绿色奶业插上科技翅膀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