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通过荟萃分析揭示了乳尿素氮在奶牛日粮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为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乳品科学杂志(Journal of Dairy Science)》,并被评选为“Editors' Choice”论文。
乳尿素氮作为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已广泛应用于评估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为了更科学地利用这一指标,研究团队通过荟萃分析整合了2004~2024年间48篇文献的数据,全面评估了奶牛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等10余项营养成分对乳尿素氮浓度的影响。
研究指出,日粮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是影响乳尿素氮浓度的主要因素,而两者比值是预测乳尿素氮浓度的最佳指标。分析表明,泌乳奶牛群体的乳尿素氮浓度应维持在8~16 mg/dL之间,对应日粮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应控制在2.15~3.60。研究还发现乳尿素氮与尿氮排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基于乳尿素氮水平预测奶牛尿氮排泄的模型。该研究为乳尿素氮在奶牛生产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赵小伟为文章第一作者,张养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168/jds.2024-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