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2号修改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第2号修改单发布实施
  • 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牵头制定的牛肉系列团体标准发布
  • 从“小肠过客”到“关键调控者”:揭示低聚木糖通过罗伊氏乳杆菌重塑空肠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新机制
  • 鸡基因组调控图谱ChickenGTEx平台上线
  • 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系统鉴定影响肉牛体重相关性状关键变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2号修改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第2号修改单发布实施
    2025-09-26
  • 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牵头制定的牛肉系列团体标准发布
    2025-09-18
  • 从“小肠过客”到“关键调控者”:揭示低聚木糖通过罗伊氏乳杆菌重塑空肠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新机制
    2025-09-17
  • 鸡基因组调控图谱ChickenGTEx平台上线
    2025-09-06
  • 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系统鉴定影响肉牛体重相关性状关键变异
    2025-08-29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科研活动
  • 党群动态
  • 研究生教育
  • 媒体牧医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01
    2022.07
    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团队系统阐述哺乳动物线粒体融合蛋白的生殖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团队系统阐述了线粒体融合蛋白(Mfns)在调控哺乳动物生殖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分子生命科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上(IF=9.261)。
  • 27
    2022.06
    优质功能畜产品团队揭示泰和乌鸡肉品质特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揭示了泰和乌鸡肉品质特征,发现了泰和乌鸡肉的特征脂质分子和风味物质,为泰和乌鸡产品开发和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食品科学与技术(LW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4.952)。
  • 20
    2022.06
    水禽育种与营养团队揭示蛋氨酸调控北京鸭脂肪沉积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蛋氨酸调控北京鸭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
  • 17
    2022.06
    肉羊遗传育种团队揭示卵巢miRNA-mRNA网络调控云上黑山羊高繁殖力的分子机制
    近日,牧医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利用mRNA和miRNA测序技术,对云上黑山羊的卵巢组织开展了研究。通过构建miRNA-mRNA网络,筛选了调控山羊高繁殖力的潜在分子途径,并利用体外实验对候选基因及其调控基因进行了验证,为云上黑山羊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和繁殖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内分泌学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上。
  • 14
    2022.06
    家畜营养与调控团队揭示褐藻寡糖通过调控菌群—睾丸轴改善肥胖雄性生育力的机制
    近日,牧医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褐藻寡糖通过调控菌群-睾丸轴改善肥胖雄性生育力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微生物谱(Microbiology Spectrum)》(IF =7.17)上。
  • 09
    2022.06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综述宏基因组指导未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新方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受邀撰写综述文章,阐述了宏基因组指导未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总结了基于宏基因组分离培养未培养微生物的方法。相关综述文章发表在《微生物(Microbiome)》(IF=14.652)。
  • 02
    2022.06
    家畜营养与调控团队揭示早期营养干预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早期营养干预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期刊《营养前沿( Frontiers in Nutrition )》(IF=6.576)上。
  • 25
    2022.05
    牛遗传育种团队发布独龙牛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助力我国地方牛种保种与开发利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独龙牛染色体融合和环境适应性新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布了独龙牛高质量全基因组组装序列,揭示了独龙牛的起源与系统地位问题、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以及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对我国牛种质资源的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的精准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系列期刊《通讯生物(Communication Biology)》。
  • 23
    2022.05
    肉羊遗传育种团队揭示IGF1启动子区新SNP位点调控山羊产羔数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利用KASP测序技术,对400只具有产羔数记录的云上黑山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基因SNP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一个新的SNP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并揭示了该SNP调控山羊产羔数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
  • 20
    2022.05
    智慧畜牧业团队研发出快速诊断奶牛亚临床低血钙症的新方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研发了一种可用于快捷、准确测定奶牛血清中钙离子(Ca2+)浓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为奶牛亚临床低血钙症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传感器(Biosensors)》。
  • 11
    2022.05
    智慧畜牧业团队揭示牛乳外泌体对结肠炎动物肠道菌群和转录组的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牛乳外泌体对患有慢性肠炎动物的肠道菌群和转录组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学杂志(Nutrients)》(IF=6.22)。
  • 06
    2022.05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发现头孢菌素影响奶牛粪便菌群和耐药基因丰度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时会影响奶牛粪便菌群和耐药基因丰度,为奶牛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撑。研究成果发表在《抗生素(Antibiotics)》上。
  • 28
    2022.04
    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鉴定出紫花苜蓿水通道蛋白家族基因功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对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中苜一号中的水通道蛋白(AQP)家族成员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发现了紫花苜蓿与干旱或盐胁迫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AQP家族基因在应对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 27
    2022.04
    鸡遗传育种团队发现影响H5N1禽流感病毒复制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过程中病毒和宿主基因的动态调控机制,为家禽抗病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 26
    2022.04
    鸡遗传育种团队揭示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鸡肠炎沙门氏菌抗病力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鸡肠炎沙门氏菌抗病力的作用机制,为家禽抗病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 25
    2022.04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发现牛奶中ω-3与ω-6脂肪酸比值与挥发性物质存在关联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研发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牛奶方面取得新进展,探究了ω-3与ω-6脂肪酸比值对生乳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为功能性牛奶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Animals)》上。
  • 25
    2022.04
    动物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防控团队评估伪狂犬病毒弱毒疫苗对猫的致病性风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防控创新团队,评估了伪狂犬病毒(PRV)弱毒疫苗对猫的致病性,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监测PRV弱毒疫苗在猫中的流行状况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兽医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IF=3.412)上。
  • 24
    2022.04
    动物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防控团队揭示脑心肌炎病毒2A蛋白与膜联蛋白A2联合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防控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脑心肌炎病毒2A蛋白与膜联蛋白A2通过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抗病毒靶点药物提供有价值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病毒学(Viruses)》(IF=5.048)上。
  • 24
    2022.04
    牛遗传育种团队揭示牛成肌细胞染色质可及性的动态调控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利用牛胎儿骨骼肌成肌分化体外模型,揭示了牛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染色质可及性和转录动态调控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IF=6.831)上。
  • 23
    2022.04
    智慧畜牧业团队揭示3-硝基丙醇和延胡索酸在调控奶牛丙酸和甲烷生成中的协同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3-硝基丙醇和延胡索酸在体外调控奶牛丙酸和甲烷生成的协同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IF=4.792)。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媒体牧医
  • 【中国科学报】“导师与学生并肩作战”,她在冷门领域做出重磅成果

  • 【新华社】9月16日起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

  • 【CCTV-17】《中国三农报道》北京 猪肉价格持续走低 同比下降超三成

  • 【CCTV-17】 《中国三农报道》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将于近期开展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