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2021.02
    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获鸡全基因组SNP芯片发明专利授权
    近日,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明的“一种鸡全基因组SNP芯片及其应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780023241.X)。该发明是支撑鸡基因组育种技术研发的核心,为提升我国家禽种业科技水平,破解家禽种业“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了基础。
  • 02
    2021.02
    水禽育种与营养团队研究揭示鸭绿壳蛋形成的分子机制
    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蛋鸭绿壳蛋形成的分子机制,为绿壳蛋鸭分子选育以及鸟类蛋壳颜色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进化遗传学经典期刊《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 02
    2021.02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发布《2020年度报告》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发布了《2020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团队年度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在科研产出方面,围绕牛奶品质形成与调控机制、奶产品风险评估与功能评价两个研究领域,发表论文49篇,其中SCI文章34篇,中文文章15篇,出版著作9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布行业标准2项。
  • 29
    2021.01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我国湖羊的近交水平较高,且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现象,为湖羊选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Genes)》上。
  • 29
    2021.01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瘤胃细菌脲酶辅助蛋白互作机制
    奶业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瘤胃细菌脲酶辅助蛋白UreG与UreE互作机制,并鉴定出了UreG和UreE结合及镍传递的关键位点,为调控脲酶活性、提高尿素氮利用率提供了靶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 29
    2021.01
    牧草种质资源团队发现影响苜蓿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
    牧草种质资源团队研究发现影响模式植物紫花苜蓿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重要基因,为牧草抗逆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 19
    2021.01
    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发现高精度检测钙离子新方法
    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在钙离子(Ca2+)高精度检测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便携式快速检测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电化学(Bioelectrochemistry)》上。
  • 18
    2021.01
    优质功能畜产品团队揭示硒改善心肌健康新机制
    近日,优质功能畜产品团队研究揭示了硒通过提高抗氧化酶TXNRD和GPX活性进而改善心肌健康新机制,对硒强化畜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金属组学(Metallomics)》,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 11
    2021.01
    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揭示蛋白表观修饰调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机制
    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研究证实磷酸化修饰组蛋白H3上保守的3号苏氨酸(T3)直接参与开花调控,揭示了蛋白表观修饰调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IF=6.14)。
  • 11
    2021.01
    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在生物感知技术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近日,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在生物感知技术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为非特异性脱氧核酶(DNAzyme)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传感器类期刊《(传感器和传动装置B-化学)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 07
    2021.01
    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综述菊芋作为新饲料资源开发最新进展
    近日,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在畜牧领域TOP期刊《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发表了菊芋作为新型饲料资源开发应用最新进展的综述文章。
  • 31
    2020.12
    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发现猪克隆胚胎发育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牧医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与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时间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该发现为提高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Genes)》。
  • 17
    2020.12
    牧医所论文获美国生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近日,美国生理学会(APS)发布了APSselect优秀论文奖名单。牧医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上的论文“Short chain fatty acid butyrate, a breast milk metabolite, enhances immature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genes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获得APSselect优秀论文奖。
  • 11
    2020.12
    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揭示水分影响紫花苜蓿抗寒能力机制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苜蓿越冬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土壤含水量对苜蓿抗寒能力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近日,牧医所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水分影响紫花苜蓿抗寒能力机制,为紫花苜蓿越冬水分管理及高寒地区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16
    2020.11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现山羊产羔数重要候选基因
    产羔数是肉羊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性状,近日,我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山羊产羔数重要候选基因,为巩固云上黑山羊新品种选育成果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Animal Genetics》。
  • 16
    2020.11
    牧草种质资源团队在植物类黄酮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类黄酮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这类化合物对于植物的抗性、人体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在基因水平上,MYB类转录因子是调控类黄酮的关键基因家族。近日,牧草种质资源团队在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11
    2020.11
    牧草种质资源团队在豆科植物种子发育方面取得新进展
    优质种子是现代农牧业延续和发展的基础,其大小决定着许多作物的产量高低。近日,牧草种质资源团队研究发现AP2/ERF家族在控制大豆种子大小和产量方面起关键作用。
  • 09
    2020.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揭示水牛白毛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统计,全世界水牛存栏量2.07亿头,分布在五大洲约67个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提供奶、肉以及畜力。白水牛是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其皮肤呈粉红色,被毛、角、蹄均为白色,而眼睛呈现黑色,在我国集中分布于贵州省遵义市,当地又称“亮毛牛”,深受农户喜爱。虽然人们已经知道水牛白毛色是显性遗传的性状,但其分子机制却一直未被解析。
  • 21
    2020.10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绵羊季节性发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RNA-Seq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苏尼特羊子宫组织中mRNA、lncRNA和circRNA进行了鉴定,发现了调控绵羊季节性繁殖的关键基因、lncRNA、circRNA及信号通路,成功构建了不同转录本的调控网络。
  • 13
    2020.10
    鸡营养代谢与调控创新团队论文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牧医所鸡营养代谢与调控创新团队论文“Effects of sustained cold and heat stress on energy intake, growth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of broiler chickens”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