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防控创新团队,评估了伪狂犬病毒(PRV)弱毒疫苗对猫的致病性,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监测PRV弱毒疫苗在猫中的流行状况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兽医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IF=3.412)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通过奶牛饲粮添加菊粉对亚临床乳房炎(SCM)粪便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血清代谢物和蛋白质组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日粮补充菊粉对SCM奶牛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控机制,为缓解乳房炎提供了潜在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 5.6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对光周期处理不同时间点绵羊下丘脑的转录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光周期调控绵羊下丘脑的关键通路,并构建了mRNA-mRNA和mRNA-lncRNA互作调控网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分子生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IF=5.246)。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用酶工程创新团队在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揭示了双功能果胶酶以分子内协同相互作用的方式高效降解果胶多糖的分子机制,并成功应用于指导生产具有抗菌活性的甲酯化果胶寡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9.297)。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中卫山羊裘皮性状羊毛弯曲机制,并发现了调控山羊羊毛弯曲的重要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绵羊胚胎期脂尾发育模式,探明了尾脂发育关键时间节点,发现了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国际知名期刊《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用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酶在改善人类及动物健康应用领域的挑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利用酶制剂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新理论,为合理选择和科学应用酶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综述文章发表在Cell综述系列子刊《微生物学进展(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基因组研究中心,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作用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