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2022.04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揭示裘皮山羊被毛弯曲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中卫山羊裘皮性状羊毛弯曲机制,并发现了调控山羊羊毛弯曲的重要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 15
    2022.04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发现奶牛瘤胃中α-亚麻酸新的生物氢化产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奶牛瘤胃中α-亚麻酸(ALA)新的生物氢化产物t9c12c15-C18:3,为开发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牛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Animals)》上。
  • 14
    2022.04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揭示日粮亚麻籽对牛奶风味的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亚麻籽调控牛奶风味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完整和粉碎亚麻籽对生乳风味的影响,为开发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乳制品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
  • 09
    2022.04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揭示AFM1与OTA对新生肠道炎症损伤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利用新生未成熟肠道模型,研究揭示了黄曲霉毒素M1(AFM1)和赭曲霉毒素A(OTA)联合处理对新生肠道炎症损伤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毒素(Toxins)》上。
  • 08
    2022.04
    封面文章:优质功能畜产品团队揭示缺硒损伤猪心脏和骨骼肌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科技创新团队以猪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缺硒猪模型,揭示了缺硒损伤心脏和骨骼肌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营养&食物研究(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封面文章,IF=5.914)和《营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utrition)》(IF=4.798)。
  • 29
    2022.03
    优质功能畜产品团队开发出畜禽肉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
    近日,优质功能畜产品科技创新团队开发出用于畜禽肉新鲜度快速检测的新型小分子荧光探针,为高通量快速检测畜禽肉产品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IF=7.514)。
  • 24
    2022.03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揭示绵羊胚胎期脂尾发育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绵羊胚胎期脂尾发育模式,探明了尾脂发育关键时间节点,发现了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国际知名期刊《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IF=6.684)。
  • 15
    2022.03
    饲用酶工程团队提出酶制剂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新理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用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酶在改善人类及动物健康应用领域的挑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利用酶制剂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新理论,为合理选择和科学应用酶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综述文章发表在Cell综述系列子刊《微生物学进展(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
  • 11
    2022.03
    优质功能畜产品团队发现虾青素可提高DHA鸡蛋稳定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天然虾青素可以提高DHA鸡蛋储存稳定性,并揭示了虾青素对DHA氧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为开发高品质DHA鸡蛋产品以及DHA和虾青素双重富集鸡蛋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IF=7.514)。
  • 07
    2022.03
    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揭示肠道菌群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基因组研究中心,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作用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
  • 28
    2022.02
    肉羊遗传育种团队发现影响山羊多羔性状的重要环状RNA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了与云上黑山羊多羔性状相关的重要环状RNA(circRNAs)及其调控通路。相关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上。
  • 25
    2022.02
    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团队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新策略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蛋白MGF360-14L能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并探明了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感染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29)上。
  • 23
    2022.02
    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成功建立高效制备基因编辑猪技术体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基因组中心,成功建立了一种名为报告RNA富集的双引导RNA核蛋白(reporter RNA enriched dual-sgRNA/CRISPR-Cas9 ribonucleoproteins,RE-DSRNP)高效编辑技术体系,可用于快速制备无外源DNA(Transgene-free)基因编辑克隆猪,并利用该体系成功获得了 WIP1 基因编辑的雄性繁殖障碍模型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上。
  • 15
    2022.02
    肉羊遗传育种团队发现调控母羊排卵的关键lncRNAs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分析卵泡期和黄体期不同 FecB 基因型小尾寒羊垂体转录组,发现了垂体组织中调控 FecB 突变母羊排卵的关键lncRNAs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内分泌学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上。
  • 29
    2022.01
    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对离体培养胎鼠空肠和未成熟小肠细胞具有抗炎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SCFAs)对离体培养胎鼠的空肠和未成熟小肠细胞具有炎症保护作用,并探明了相关调节信号通路,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科学与营养(Food Science & Nutrition)》上。
  • 17
    2022.01
    饲草育种与栽培团队完成紫花苜蓿育成品种首个同源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完成了我国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紫花苜蓿“中苜4号”基因组的测序组装,该基因组是世界上首个组装到同源染色体水平的紫花苜蓿育成品种基因组,在该基因组基础上还完成了国内外220份紫花苜蓿核心种质材料重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上(遗传学一区Top期刊)。
  • 17
    2022.01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揭示黄连碱抑制脲酶活性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瘤胃细菌脲酶天然抑制剂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一种能抑制脲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黄连碱,并揭示了黄连碱抑制脲酶活性的机制,为提高尿素氮利用率和减少氮排放提供了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7.96)上。
  • 31
    2021.12
    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整合选择信号和多性状关联分析探索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基础
    近日,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整合选择信号、单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多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了与胴体性状相关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揭示了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Genomics(基因组学)》。
  • 23
    2021.12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构建动物乳脂肪酸高通量检测方法与指纹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动物乳中脂肪酸检测方法与指纹图谱的构建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建立了比现有国标方法多检测32种脂肪酸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并绘制了荷斯坦奶牛、娟珊奶牛、水牛等8种动物乳的脂肪酸指纹图谱,为系统解析动物乳成分奠定了方法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奶业科学杂志(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 22
    2021.12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发现生乳菌落总数及热处理强度影响乳制品内毒素含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生乳加工与奶制品安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生乳菌落总数和热处理温度可影响乳制品的内毒素含量。该研究为完善乳制品安全指标和进一步提高生乳与乳制品质量风险评估水平提供了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食品研究(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