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分析卵泡期和黄体期不同 FecB 基因型小尾寒羊垂体转录组,发现了垂体组织中调控 FecB 突变母羊排卵的关键lncRNAs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内分泌学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上。
FecB 是影响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但 FecB 基因在垂体组织中调控排卵数的机制尚不明晰。因此,本项目以 FecB 突变型(BB)和野生型(WW)两种基因型小尾寒羊母羊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了两种基因型母羊卵泡期和黄体期垂体组织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同时,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两种基因型母羊排卵的基因互作通路,并进一步对重要通路中关键基因进行了表达研究。研究表明, FecB 突变后卵泡期MSTRG.125392、MSTRG.125394、MSTRG.83276和MSTRG.55861等lncRNAs以及黄体期LOC105613905、MSTRG.81536和MSTRG.150434等lncRNAs可通过顺式或反式调控其靶基因发生表达变化,进而诱导 FecB 突变母羊产生更多成熟卵泡。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垂体在 FecB 突变条件下调节母羊排卵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解析绵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 差异表达lncRNA与靶基因的互作网络图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ndo.2021.789564/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