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发现肠炎状态下鼠李糖乳杆菌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可以调控肠道免疫稳态,并在免疫细胞水平上阐明了具体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induces STING-dependent IL-10 in intestinal monocytes and alleviates inflammatory colitis in mice ” 为题发表在《J Clin Invest》上。
肠道微生物组、益生菌与肠炎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然而,大多数益生菌疗法都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这就凸显了对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缓解肠道炎症的下一代益生菌的迫切需求。LGG因其良好的安全性而成为最广泛使用和研究的益生菌之一,LGG对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果良好,但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多种结肠炎模型筛选得到益生菌LGG可有效缓解肠炎症状、改善肠道炎症,发现了抗炎细胞因子IL-10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结合流式证实了LGG上调了肠道Ly6C+单核细胞中IL-10的表达量,而非其他免疫细胞。随后,通过分析肠道Ly6C+单核细胞的mRNA-seq数据,并结合各种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发现LGG通过激活STING/TBK1/RELA信号通路,RELA直接结合在IL-10启动子区域,以此来调控IL-10的表达。而后,研究人员又发现了被上调的IL-10作用于本身Ly6C+单核细胞,以降低TNFα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形成自分泌调控回路,从而调控后续抗炎功能。最后,研究人员利用无菌小鼠、粪菌移植实验,并结合微生物组测序等验证了口服益生菌LGG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组成,进一步调控肠道免疫稳态。该研究证实了益生菌LGG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也为其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司玮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军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研究员、王亮亮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72/JCI17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