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经济日报]全国猪价持续回升 专家:反弹难过前期高点

来源:经济日报2020年7月1日 作者:黄俊毅 发布时间:2020-07-02

  进入6月份以后,全国猪价持续回升,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一波回升能持续吗?就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每年5、6两个月份历来是猪价季节性反弹的时间节点,当前商品猪供给仍偏紧,加之餐饮和复产复课,端午节部分屠宰企业备货,鲜猪肉需求有所增加,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出现季节性反弹,是正常现象。”7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集贸市场生猪价格自今年2月份第3周的37.51元/公斤,跌至5月份第3周的28.89元/公斤,累计下跌24.0%,之后连续5周回升。6月第4周为33.35元/公斤,连续5周上涨了4.86元/公斤,涨幅达17.1%。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从今年2月第3周的59.64元/公斤,连续14周下跌至5月第4周的45.98元/公斤,累计下跌23%,之后连续4周回升。6月第4周为49.89元/公斤,4周累计上涨3.91元/公斤,涨幅达8.5%。

  朱增勇告诉记者,此轮上涨有一个特点,就是产区生猪价格涨幅较高,主销区涨幅相对较小。河北、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陕西等产区5周累计上涨超过6元/公斤,其中山东和河南涨幅约8元/公斤。主销区广东省生猪价格涨幅在3元/公斤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商品猪供给偏紧局面仍然较突出,而猪肉消费尽管已经明显增加,但仍处于恢复过程中。

  近期猪价上涨的动因,朱增勇认为可从供给、需求两方面去探寻。

  首先,商品猪供应紧张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为6176万头,同比下降了33.9%。自3月份起,屠宰量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同比跌幅从3月份36.9%收窄至5月份27.7%,但依然显著低于上年同期。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形成大量压栏超大猪,超大猪集中上市砸盘造成猪价一路下跌,直到5月中旬大猪才逐渐被市场消化。此外,2月份疫情防控导致的仔猪调运和补栏受阻,将影响后期部分地区商品猪供给。

  其次,猪肉需求在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由1-3月同比下跌44.3%,收窄至36.5%。其中,3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跌46.8%,5月份降幅减少至18.9%。国内疫情防控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后,各地的工厂企业学校都已经正常的复工复课,带动了猪肉集团消费需求出现了明显增长。端午节人口流动性报复式反弹也刺激了猪肉消费。此外,活禽市场关停、疫情影响水产品消费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鲜猪肉的消费需求。

  第三是冻猪肉进口和冻品市场消费受国内外疫情防控影响。海关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5月我国猪肉进口量为37万吨,环比减少5.13%。同时,多地开展冻库市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导致冻品出库受抑制。

  第四是南方强降雨天气影响了生猪产品调运。一般情况下,东北地区在5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往南跨区调运量将会逐渐下降。6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经历了五轮强降雨过程,全国共有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影响了跨省生猪及猪肉调运速度和调运量。

  “猪价存在一定季节性的上涨空间,部分时间甚至可能出现较快上涨,但整体而言,超越前期历史高点可能性不大。”对于后市,朱增勇这么预判。他告诉记者,猪周期是指猪价的整体走势,不代表生猪价格达到高峰后就会持续下跌,在波动性下降大趋势下,也会出现价格次高点和季节性涨跌。截至6月23日,政府储备肉今年已投放22次,累计达41万吨。后期储备肉仍将会多频次投放市场。此外,当前冻猪肉库存量仍较充裕,8月和9月份是冻品出库高峰,将有效抑制猪价上涨。当前,国内商品猪供给已经出现较好的持续恢复形势,综合来看,猪价高点可能已过去,此后部分时间可能出现较快上涨,但超过前期高点可能性不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央广网]专家:本轮猪周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
下一篇:[央广网]猪肉价格一个多月涨幅超19% 未来走势怎样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