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一头体重 26 公斤的克隆犏牛犊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实验站顺利降生。这是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和东北大学共同完成。该成果不仅攻克了高海拔克隆技术难题,更为青藏高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濒危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在高原家畜克隆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
作为牦牛与黄牛杂交的独特畜种,犏牛堪称青藏高原的 “全能选手”。然而,雄性不育的致命缺陷导致犏牛的优异基因难以自然传承。同时,牛的体内外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技术尚未在西藏地区推广,长期依赖人工杂交,不仅犏牛制种成本高,更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打破困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余大为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从拉萨市曲水县实验站一头9岁的成年犏牛优质个体耳缘提取了体细胞,并将细胞核移植到黄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克隆胚胎后植入代孕犏牛体内发育。历经高原低温低氧环境的严峻考验,新生克隆犏牛通过剖腹产手术降生。经基因检测鉴定,新生克隆犏牛与供体犏牛完全一致,目前已健康存活两个月。该技术实现了优良犏牛的 “精准复刻”,使高产、抗逆等性状得以稳定遗传,为大规模繁育优质种源提供了可能,也为改良犏牛性状,甚至突破雄性不育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氧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制备克隆动物是生命科学的重大挑战,科研团队攻克了两大技术难关。一是建立了克隆胚胎的高原环境培养系统,通过精准调控温度、pH 值等参数确保早期胚胎发育;二是制定了高原环境下代孕母体选择和同期发情处理方案,显著提升了妊娠成功率。这也是体细胞克隆技术在青藏高原资源原位保种体系中首次成功应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