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日,2025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在山东青岛举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多项动物营养与饲草饲料领域科研成果亮相“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成就”主题展。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检查司司长王乐君莅临牧医所展位参观指导。
长期以来,牧医所作为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紧围绕国家食物安全、畜产品有效供给、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四个面向”,对标“两个一流”,着力解决我国畜牧生产中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为促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在动物营养与饲草饲料研究方面,牧医所建立了中国饲料数据库,累计发布35版《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创新提出中国特色饲料原料分类标准体系;搭建了饲料用酶人工智能挖掘与设计平台,开发了植酸酶等20余种国产酶制剂,并实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我国饲料酶产业跻身国际前列;研发了红三叶草饲料添加剂以及脱绒艾草、东方山羊豆提取物等多种新型植物提取物;开发了水稻秸秆等工农业副产品等非粮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实现猪禽饲粮有效能值提升3%~8%,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30%;制定了《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创建了肉鸭精准营养技术,为每吨肉鸭饲料节约成本20元以上,年节约豆粕约30万吨;创制了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及配套试剂盒,饲料营养价值测定精度较国标提高5倍,效率提升66倍;联合全国畜牧总站实施了“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计划(GEAF)”,创建了玉米、青贮饲料质量分级综合评价法,连续6年支撑发布《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培育了具有耐盐、高产、抗逆等特性的“中苜”系列紫花苜蓿新品种,为黄淮海及华北地区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关键品种支撑。
回首过往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牧医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与新时代新征程同频共振。未来,牧医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开展原创性科技攻关,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畜牧科技自立自强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览会还同期举办了第三届生物饲料创新发展论坛暨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生物及酶制剂标准化工作组年会、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七届青贮饲料质量遴选活动,牧医所为两个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