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图片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分享到

第四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暨白羽肉鸡“中国芯”走向“一带一路”交流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4-10-26

10月24—25日,第四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暨白羽肉鸡“中国芯”走向“一带一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山东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等单位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斌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主持。

会议以“新动能、新市场、新局面”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旨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加强国产畜禽新品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为世界畜禽种业注入新动能,为国内育种企业开辟新空间。会议设置了“一带一路”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国际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专题论坛、“一带一路”白羽肉鸡产业链竞争力提升国际交流会等三个分论坛,共27场高质量专题报告,中外专家全面系统的分享了畜禽基因组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新品种培育、疫苗研发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会议指出,我国畜禽种业历经几十年发展,育种机制不断健全,育种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种业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白羽肉鸡、肉牛、生猪、奶牛等专用育种芯片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华西牛打破了我国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走出国门,出口至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国产白羽肉鸭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种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会议强调,现阶段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现代科技进步迅猛,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全基因选择、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种业国际竞争形势严峻,我国畜禽种业整体科技实力距离高水平自立自强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要以推动实现畜牧科技自立自强、全面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为总体要求,抢抓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机遇,持续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促进原始创新和前沿核心技术研发。要充分发挥共享、共建和组织优势,凝聚多方科研力量,集中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升种质资源利用水平、整体育种创新能力和国产品种国际竞争力。

全国畜牧总站牧业经济与国际合作处处长薛泽冰,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局长彭文君、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刘涛、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明富,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秦玉昌、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佛山新广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尚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杜方岭、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孟帅,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巴西、伊朗、马来西亚、埃及、老挝、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8个国家在内的近400名中外代表参加了会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第五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在内蒙古乌拉盖隆重举办
下一篇:2024年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会专题会议在京召开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