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新华社]经参时评|保供稳价力促生猪市场供需总体平稳

来源:新华社2021年7月29日 发布时间:2021-07-29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朱增勇)《经济参考报》7月29日刊发题为《保供稳价力促生猪市场供需总体平稳》的文章。文章称,今年1月以来,全国猪价曾连续22周回落,为了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遏制生猪价格过快下跌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于6月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并且组织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目前来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未来稳定生猪生产,还需科学调节产能,通过冻猪肉收储进行合理短期调控,保障猪肉供给和市场价格平稳。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生猪产能总体恢复较好,供给量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5.9%,供给由偏紧转向“既不缺猪也不缺肉”。屠宰企业屠宰量大幅增加,据农业农村部对定点屠宰企业统计,上半年全国屠宰生猪1.09亿头,同比增加44.9%,其中6月屠宰量2200万头,同比增加65.8%。二是猪肉消费需求下降。受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习惯转变及其他肉类替代、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猪肉消费需求有所下降,节日效应也未能显现,7月猪肉价格已跌至每斤15元以内水平,尽管消费量高于上年同期,但较2017年的水平相比仍低二成左右。三是压栏肥猪集中大量上市。

  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集中出栏量趋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生猪市场供需总体较平稳,猪价将会季节性回升,总体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养殖场(户)将保持小幅盈利水平。从供给来说,预计三季度生猪出栏量或环比下降,同比增速趋缓。受今年初极寒气候影响,仔猪成活率有所下降,影响6个月左右的商品猪出栏,预计7月开始出栏量或环比下降。同时,二次育肥和养大猪现象将明显减少,出栏活重将逐渐回归常态。从需求来说,三季度猪肉消费需求将会逐渐提升。随着暑期结束,新生入学,以及中秋、国庆节日的来临,消费将逐渐季节性回升。

  未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给和市场价格平稳,需要从养殖场(户)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着手。养殖场(户)应科学调整存栏结构,不要盲目压栏,及时出栏,合理调减产能,加快淘汰低产母猪,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下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政府在通过冻猪肉收储等调控措施对市场进行短期调控的同时,应引导养殖场(户)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引导、支持生猪养殖场(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稳产保供能力,特别是在猪价下行周期更需要出台生产稳定政策,例如低息贴息贷款、生猪价格/收入保险等,防止生猪产能调减速度和幅度过大,保障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稳定。(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新京报]生猪存栏第一大省河南遇暴雨侵袭,未来一个月猪病防控是关键
下一篇:[中国日报]State Council releases new measures to stabilize hog production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