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澎湃新闻]猪肉价格连续14周下跌:供需形势好转,后期反弹空间不大

来源:澎湃新闻 2020年6月4日 作者:陈凌瑶 发布时间:2020-06-05

  随着国内肉类供需形势好转,猪肉价格自高位明显回落。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第4周,全国猪肉价格连续14周下跌,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从2月第3周的59.64元/公斤跌至45.98元/公斤,环比跌0.8%,累计回落22.9%。生猪价格在经历连续13周的回落后在5月第4周小幅反弹。2月第3周至5月第3周,生猪价格从37.51元/公斤跌至28.49元/公斤,累计回落24%;5月第4周为28.89元/公斤,环比涨1.4%。

  “猪肉供需形势已经由上年四季度阶段性供需偏紧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消费成为市场走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前生猪价格止跌属于前期持续下跌的反弹,不具备持续上涨动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猪肉供给仍低于上年同期,但形势已经逐渐好转,而餐饮消费、集团消费以及加工消费恢复还需时日。

  供应方面,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从2019年10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止降回升,连续7个月恢复增长,到2020年4月份,比去年9月份增长了18.7%;生猪存栏也连续3个月增长。按照这个势头,今年生猪生产有望恢复到基本接近常年水平。

  在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的同时,猪肉进口显著增加和冻猪肉持续投放也对猪肉价格造成一定冲击。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4月猪肉及猪杂碎进口量达177万吨,同比增长114.6%,其中进口猪肉135万吨,同比增长170.4%。此外,截至5月27日,今年已有20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市场,累计投放量达38万吨。

  对于后续价格走势,卓创资讯分析师郭丹丹表示,6月初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不高,加之调运严查,北方猪源流入南方量减少,造成本地猪源供应紧张。虽然市场需求无明显变化,但是供应面足以支撑猪价上涨,屠宰厂低价收购有压力,被动上调猪肉价格。6月下旬随着养殖户出栏量增加,天气炎热致市场消费低迷,预计猪肉价格有下滑可能,但空间不大。

  长期来看,业内普遍认为猪肉价格不会再有大幅上涨。朱增勇表示,在非洲猪瘟疫情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预计生猪和猪肉价格仍然呈现季节性走势,后期猪价反弹空间不大,三季度猪价会有季节性回升,四季度将回落。他认为,二季度猪肉消费难以完全恢复,特别是冻品的市场消化速度将直接影响猪价反弹时间和空间。同时,经济增速放缓和收入减少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也会反映到猪肉消费上。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三季度商品猪供给有望恢复性增长,上年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开始恢复,2月份开始商品仔猪供给量增加,预计7月份以后商品猪供给也会增加。此外,猪肉进口还将会继续增加,主要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大,尤其是巴西货币雷亚尔的贬值会带动其猪肉、鸡肉和牛肉出口竞争力和出口量显著增加。

  受猪价下滑影响,生猪养殖盈利空间有所收窄,但较往年仍非常可观。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亚男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6月3日的监测数据,全国自繁自养利润均值每头在1875元左右,是去年同期的六倍以上。“虽然猪价开始震荡下行,但当前价格放到近10年来看仍属于高价,自繁自养的利润还是比较充裕的。”

  这在几家上市猪企披露的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中也得以印证。天邦股份6月2日公告称,公司1-5月销售商品猪87.98万头,同比下降31.61%;销售收入28.79亿元,同比增长53.88%,销售均价53.31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价格影响后为32.35元/公斤),同比增长333.07%。

  金新农同日公告称,5月生猪销量合计4.39万头,同比下降15.4%;销售收入合计1.2亿元,同比增长77.37%;生猪销售均价50.69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及托管影响后商品猪均价为27.50元/公斤),同比增长205.52%。1-5月,该公司累计出栏生猪13.43万头,累计销售收入3.7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受非瘟疫情影响和相关政策引导,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正加速提升。在规模养猪企业大幅扩产的背景下,中小养殖户如何提高竞争力?朱增勇认为,合作社组织下的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养殖户和“公司+农户”等养殖模式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从养殖户层面来说,要提升生物安全意识,积极防控疫情风险,还应该加强妊娠母猪和仔猪管理,提高成活率,提高补栏增产的成功率。同时,要减少投机性的育肥行为、及时出栏。

  王亚男表示,规模猪场在养殖技术、防疫手段以及生猪品质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其生猪养殖量和出栏量更有计划性,对行情预判和运行能力也相对较强。散养户的优势在于人工等成本没有规模场那么高。对于他们而言,做好环保和疫情防护是首要的,其次可以考虑精细化养殖,提高生猪品质,也可以考虑土猪、黑猪这类特色养殖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专家团队技术指导 助推牛羊产业发展
下一篇:[农民日报]“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哪,我们团队就在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扶贫记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