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经济日报]“二师兄”又上头条!这次是真跌还是假摔?

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3月30日 作者:黄俊毅 发布时间:2021-03-30

        对于“无肉不欢”的吃货们来说,猪肉是最刚需的食材了。不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发现,“二师兄”又双叒叕降阶了!数据显示,生猪和猪肉价格均连续9周回落,3月份猪肉价格呈现跌幅扩大趋势。能愉快地吃吃吃了吗?“清明”和“五一”双节来临,猪价还会反弹吗?

  “二师兄”坐滑梯

  “跌”是最近形容猪价最恰当的一个字。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涨至2021年1月第3周54.22元/公斤后连续9周回落,3月第4周为44.09元/公斤,环比跌2.6%,同比跌22.5%,累计跌18.7%。

  商务部监测白条肉批发价格1月第3周上涨至47.47元/公斤后连续8周小幅回落,3月第3周(3月19日)为36.80元/公斤,环比跌2.3%,同比跌24.2%,累计跌22.5%。

  价格缘何连跌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认为,消费淡季、冻品流通恢复叠加供给增加带动猪价回落。

  节后猪肉消费需求下降

  3—4月份一般都是每年消费需求淡季。部分地区受猪价下跌影响,生猪抛售情况仍存在,低价白条猪肉短期冲击市场,需求低迷导致猪价连续回落。

  生猪出栏量增加显著

  生猪供给增加叠加压栏大猪以及小型白条增加,带动生猪和猪肉供给显著增加。从数据来看,1—2月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3376万头,同比增44.2%。同时,节前猪价下跌导致一部分大猪压栏节后集中出栏,部分地区养殖户受疫情风险影响提前出栏80公斤左右生猪。

  储备肉持续投放

  国家储备冻猪肉1月份以来累计投放21万吨。3月份投放力度较前期下降,连续2次合计2万吨投放,成交率较高,达到90%以上,猪肉供给充裕。另外,禽肉、牛羊肉等其他肉类供给充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猪肉消费需求。

  猪肉进口增加、冻品流通恢复

  从数据来看,2021年1—2月累计肉类进口160万吨,同比增长27.6%。猪肉及猪杂碎进口90万吨,同比增长25.2%,其中猪肉进口70万吨,同比增长26.2%。

  目前港口通关比较顺畅,从流通渠道和地区来说,冻品流动管理较年前合理放松,对进口商而言,目前冻品利润相对丰厚,2月底3月初开始积极出货套现。从加工端来看,前期加工厂冻猪肉库存少,当前冻品采购积极性提升,对国内鲜猪肉需求下降。

  真跌还是假摔

  朱增勇认为,“清明”和“五一”双节来临将短期提振消费,但消费需求总体仍处于淡季。

  综合来看,国内生猪供给将会持续恢复性增长,冻品流通改善有效补充猪肉供给,同时政府储备猪肉在双节前或将小量继续投放,而猪肉消费动力不足。因此,双节前猪价或短期止跌回升,但猪价回落的总体趋势不变,三季度或将季节性回升,但回升空间和时间有限,猪价继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此前曾表示,从监测的生猪生产大县的数据来看,生猪出栏和存栏都处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未来预期来看,随着生猪生产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几家欢乐几家愁

  猪价下跌对广大吃货朋友们肯定是“好消息”,可以有效改善伙食,降低生活成本。有专家表示,目前猪肉价格下降尚不至于达到伤农的程度,养猪成本并没有明显变化,但生猪养殖企业或农户的利润必然会减少。

  另外,猪肉价格维持在低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起到抑制作用。比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下降0.2%。数据分析显示,畜肉类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3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4.9%,影响CPI下降约0.39个百分点。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莫开伟的观点,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如果再降到过去水平的话,估计也会带来不少问题:

  一是让生猪养殖专业户赚不到钱,又会让大批生猪专业养殖户减少养殖数量,从而加剧市场生猪存栏数量减少,进而会加剧市场猪肉价格的报复性反弹,也就会让生猪养殖与猪肉供应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怪圈。

  二是猪肉价格周期性怪圈导致猪肉价格波动不稳,使得生猪养殖专业户在增加生猪养殖与减少生猪养殖之间频繁地变动,导致养殖资源的浪费,对生猪养殖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损失,养殖户的损失最后也是要让市场消费者来买单的。

  针对目前猪肉价格情况,有专家建议适当灵活调整冻猪肉市场投放节奏,平衡市场供求,确保猪肉市场能够稳定运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农民日报]生猪供给恢复明显 猪价将回归常态
下一篇:[经济日报]生猪产能显著恢复,市场供应充足——肉价连续九周回落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