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科研活动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活动
分享到

2017国际奶牛新技术大会暨粮改饲与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项目大会成功召开

来源:家畜营养与调控团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7-20

7月12-15日,由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和我所共同主办的2017国际奶牛新技术大会暨粮改饲与奶牛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项目大会在山东省泰安市成功举办。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孔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戴文超、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山东省泰安市政府副市长陈湘安、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和美国奶业科学学会/奶业科学杂志主编马修.露西(Matthew Lucy)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卜登攀研究员和山东省畜牧总站曲绪仙站长共同主持。

孔亮对国际奶牛新技术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今年是粮改饲政策实施的第三年,中央财政资金从去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1000万亩的任务目标既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需要量化完成的工作之一,又是国务院下达农业部的唯一量化指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粮改饲实施过程中,他强调,要强化项目监管,强化技术培训,特别是新增加的试点县要开展技术培训,确保粮改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实现国家满意,企业受益,农民增收的三赢效果。此次粮改饲技术培训会正是畜牧业司委托牧医所落实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的技术培训内容,围绕奶牛养殖,实施好粮改饲试点,是当前推进粮改饲工作的重点内容。

秦玉昌指出,牧医所在我国奶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拥有中爱奶业科学技术中心、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及专业技术力量,在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牧医所作为全国“粮改饲”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已与“粮改饲”各示范点开展协同工作,围绕饲草饲料种、收、贮、用各环节开展技术研究和集成配套培训服务,指导生产,切实做好粮改饲的试点技术支撑工作。同时由牧医所牵头,已联合10多家科研单位和多家生产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工作,目前已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宁夏、天津、甘肃、河北等8个奶牛养殖优势产区构建了10个核心示范牧场,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生鲜乳的质量和养殖效益,实现并带动了奶牛生产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奶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处调研员李大鹏做了“推进粮改饲构建新型种养关系”报告,他指出,粮改饲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开展农牧结合,加快推广了“为养而种”的农业生产方式,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新型农牧业发展,实现种养双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他指出2017年是粮改饲从试点进入全面推开的新阶段,将着重强化绩效考评,强化精准管理,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

“国际奶牛新技术大会”已成为分享国际奶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中外奶业科技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此次大会以“聚焦国际奶业技术前沿,落实粮改饲,推广奶牛养殖新技术,实现提质增效,促进我国奶牛养殖健康持续发展”为主题,开设了粗饲料(全株玉米青贮)质量与管理、奶牛营养与健康及牧场高效管理专题,特邀了来自美国、爱尔兰、德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的14位国际专家和6位国内知名技术与管理专家分享了20场精彩专题报告,同期举办了首届中国玉米青贮饲料质量评鉴大赛。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还有全国畜牧总站饲料行业指导处处长刘海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军民、泰安市畜牧兽医局局长鹿道新、北京市畜牧总站书记路永强、宁夏畜牧工作站站长吴彦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卫喜明和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王中华等。来自全国畜牧科技推广单位、奶牛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的技术骨干500余人出席了此次大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康奈尔大学张永富教授来访
下一篇:质检中心组织开展糠氨酸和乳果糖检测能力现场比对验证工作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