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科研活动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活动
分享到

牧医所重大产出科研选题“优质高效肉牛新品种培育”通过项目绩效评价

来源: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 作者:张路培 发布时间:2021-09-30

  9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产出科研选题“优质高效肉牛新品种培育”绩效评价会在牧医所召开。院科技管理局项目与成果管理处副研究员张江丽、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组、项目首席科学家李俊雅研究员以及项目参与人出席会议。会议由牧医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贾亚雄主持。

  会上,张江丽对院重大产出科研选题背景情况进行介绍,提出绩效考核评价工作要求。李俊雅围绕项目的立项背景、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总体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工作进展、任务联合攻关机制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汇报指出,该项目围绕优质高效肉牛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需求,搭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肉牛育种信息技术平台,研发了提升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计算方法,开展了多品种(群体)的基因组选择研究,升级了CBI选择指数,制定了GCBI选择指数,鉴定出影响肉牛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取得了多项专利等成果。

  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评估了项目完成情况,一致认为项目验收材料齐全,管理规范,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考核指标,同意通过绩效评价。专家组建议,未来研究应对“华西牛”群体进行持续选育,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考虑将基因组选择与机器学习法相结合,探讨肉牛新品种与其他品种肉牛的性能比较,力争在新品种培育上取得更大突破;将产业与科研育种相结合,打好种业翻身仗,提高肉牛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占领国际前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牧草种质资源团队发现蒺藜苜蓿响应逆境胁迫的关键基因
下一篇:优质功能畜产品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青海)取得丰硕成果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