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科研活动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活动
分享到

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出耐高温超级植酸酶

来源: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作者:涂涛 发布时间:2025-01-17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成功改造了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实现植酸酶耐受温度高达100 °C。该研究扩展了可用于工业应用的植酸酶库,揭示了酶结构和耐热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为酶修饰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期刊。

提高酶的稳定性对于扩大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其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开发能够耐受高达100 ℃的高温酶的不仅有助于推进酶工程技术,而且拓宽了其在不同领域的潜在应用。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概念,研究团队选择了全球市场价值高达5.9亿美元的植酸酶作为验证。通过深入分析晶体结构并实施引入二硫键、进行能量计算和B因子分析等策略,成功地实现了植酸酶的热稳定性理性设计。

Y. intermedia 植酸酶APPA因其理想的酶学性质在饲料工业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它在热稳定性方面不符合制粒过程中瞬时高温处理的技术要求。研究团队最初采用定向进化的方法来提高植酸酶APPA的特性,从随机突变文库中筛选出一个四点突变体APPAmut4,表现出与APPA相当的特性,且表达量有所增加。考虑到异源蛋白的高水平生产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因此APPAmut4是通过利用基于结构基础的计算方法来提高其热稳定性的理想候选者。团队首先对APPAmut4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以确定其与野生型相比的差异结构基础。基于APPAmut4(PDB ID:8XM1)的结构基础,采用三种理性设计策略来研究其增强热稳定性的分子设计。首先,团队进行了将二硫键引入APPAmut4的精确工程设计。其次,通过对APPAmut4突变体的展开自由能分析构建虚拟变体库。第三,通过对APPAmut4晶体结构中的B因子确定突变热点。最后,通过这三种策略获得的所有阳性突变变体都被顺序纳入,以鉴定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突变体。

1.jpg

基于APPAmut4结构基础的计算设计示意图

通过迭代组合突变,成功获得了一种突变体APPAmut9,它在保持酶活性的同时具有增强的热稳定性。在95℃下处理5分钟后,它显示出约80%的剩余活性,即使在100 ℃的沸水条件下暴露相同的时间,也能保持约70%的活性。APPAmut9显示出在酶工程研究领域很少观察到的超高热弹性。

2.jpg

APPAmut4热稳定性增强的示意图

酶的热稳定性在评估工业酶制剂的实用性方面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加速反应过程,并通过其高稳定性来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大多数天然酶在高温下容易变性,这凸显了提高酶稳定性以保持其功能的必要性。涂涛研究员通过创新的工程方法,深入探索了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运用理性设计策略,带领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能在100 ℃高温下保持催化效率的超级植酸酶。这一成果突破了植酸酶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的耐热性局限,证明了抗沸煮工程植酸酶的可行性,同时也扩大了适用于工业饲料生产的植酸酶种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涂涛研究员和黄火清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Isaac Cann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成艳芬教授的指导和帮助。该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肉鸡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研任务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25824024943?via%3Dihub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提出酶热稳定性的新见解:“短板”理论和Zero-Shot Hamilton模型
下一篇:微生物与酶工程团队成功开发基于语言大模型的蛋白高表达预测与设计策略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