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科研活动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活动
分享到

我所“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与规范化饲养技术及应用”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来源:邬震坤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1-20

    我所王加启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开展的“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与规范化饲养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并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奶业发展一直饱受牛奶质量普遍偏低、优质乳生产严重不足的困扰,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之间矛盾突出。比如,牛奶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等代表优质乳品质的核心指标,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针对这一重大产业需求,王加启科研团队围绕提高牛奶品质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标准11项,实现三大技术突破:第一,在调研和评价我国奶牛饲料资源和养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瘤胃、三位点瘘管和营养持续灌注等研究方法,研究揭示了我国奶牛生产实际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偏低的内在机理,开发了粗饲料利用优化组合、蛋白质饲料高效利用等奶牛营养调控关键技术,使得生鲜乳的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分别达到3.5和3.1。第二,系统研究了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和活性乳蛋白的调控机理,开发了提高生鲜乳中共轭亚油酸(CLA)、免疫球蛋白(IgG)和乳铁蛋白(Lf)含量的调控技术,并实现CLA乳制品和活性蛋白乳制品的产业化生产。第三,针对奶牛围产期、泌乳高峰期、热应激期这三个关键时期牛奶品质下降的问题,研发了系列营养调控技术和专用饲料产品,建立了奶牛生产优质乳的规范化饲养技术,制定了优质乳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良好农业规范奶牛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AP)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1项,为规范奶牛养殖过程管理提供了指南。
    目前,该成果的核心技术已经作为全国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中国奶业协会的主推技术得到应用,在全国20多个市(县)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470余期,培训奶农超过27万人次,提升了奶牛养殖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了牛奶品质和饲料转化效率,增加了养殖户收益;开发的CLA牛奶等系列乳制品丰富了市场特色乳制品供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工作总结会议顺利召开
下一篇:我所猪产肉性状研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