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科研活动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活动
分享到

我所小鼠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制备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胚胎工程与繁殖科技创新团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3-02

近日,我所胚胎工程与繁殖科技创新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在线刊出了论文 《Testicular busulfan injection in mice to prepare recipients for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safe and non-toxic》,这是该团队继2015年6月发表在《繁殖、生育与发育(Reproduction, Fertility and Development)》后在小鼠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制备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该团队以实施“睾丸注射白消安制备小鼠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与安全评估”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小鼠为模式动物的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移植受体制备技术研究及安全分析等研究成果,通过SSCs移植,移植受体成功产生供体源精子,并通过与雌鼠交配产下了供体源后代;该技术不但取得了良好的SSCs受体制备效果,而且减少了毒性药物使用剂量,减少了对受体造血器官的毒害作用,避免了传统制备技术的受体高致死率,安全性大大提高,为家养动物SSCs受体制备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科技创新团队的硕士研究生秦玉圣为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王栋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此外,该研究成果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的制备方法(ZL201210343103.9)”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适用子睾丸注射的注射工具(ZL201220471948.1)”均获授权。

文章来源:(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48388,

http://www.publish.csiro.au/index.cfm?paper=RD1429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我所卵母细胞冷冻凋亡抑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我所专家发现羊脂肪组织调控基因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