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中国商报]“猪队友”越来越多 养猪是门好生意吗

来源:中国商报 2020-07-25 作者:马嘉 发布时间:2020-07-27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见习记者 马嘉)最近养猪赛道有点拥挤。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股份等老牌“养猪大户”凭借专业化、规模化一路领跑;中小养殖户奋力追赶,力求在“二师兄”涨价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最引人关注的是,一批“门外汉”也在纷纷跨界养猪,其中既有房地产大佬,也有化工巨头,还有科技企业。不过,在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养猪的生意其实并不好做。

“猪队友”越来越多 养猪是门好生意吗

资料图 中国商网 孙瑞/摄

老牌选手业绩飞扬

7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中国10强农业企业》显示,按照市值(以今年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来排名,我国本土十强农业企业中有四家是“养猪大户”。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股份排名前三,还有三家正在迅速拓展生猪养殖业务。

高居榜首的牧原股份是我国最大的自育自繁、工业化、一体化生产的生猪养殖企业。该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为210.33亿元,同比增长193.76%,其中98.7%的营收来自生猪养殖;净利润为107.84亿元,扭亏为盈。同期,温氏股份预计在这个超强“猪周期”红利中赚得40亿-42.5亿元;新希望股份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在31.5亿-3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1.68%-104.88%。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养猪大户”们都收获颇丰。除了上述三家公司,禾丰牧业、唐人神、正邦科技、金新农等多家公司也均实现了业绩上涨。

高额的盈利空间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身养猪大业。7月22日,双汇发展发布公告,以2.36亿元转让双汇地产90%股权,以专心聚焦肉类主业发展。此前,双汇发展表示拟定增募资70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术改造项目等。

而中小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一样很高。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规模猪场的全覆盖监测,最近四个月,全国新增了122万中小养殖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目前国内规模场饲养的生猪占52.3%,中小户饲养的占47.7%,其中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场数仅占0.0007%。

长期以来,中小养殖户追赶生猪养殖企业,等待接棒,却始终未能“出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作为养殖主体,中小养殖户对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但在土地、资金和技术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就目前主流的‘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大型养殖企业都偏向于选择年出栏率10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朱增勇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如果一个圈舍存栏1000头以上生猪,固定资产投资就是100万元左右。生猪养殖行业的门槛不仅体现在投资、疫情和成本上,也对养殖技术和管理、防疫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及时转型升级才能减少生产和市场风险。”

此外,受环保力度加大、猪价市场波动、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传统小规模、作坊式养殖户逐渐被市场淘汰。如何更好地与有实力的中小养殖户合作,将成为大型养猪集团、肉企等加速布局的方向。

“新猪企”瞄准红利不断补位

“跨界养猪”早已不新鲜。前有网易、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试水,后有万科、恒大等房产巨擘布局,还有新选手在不断“补位”。7月20日,德国两家化工巨头巴斯夫和赢创决定投资我国生猪养殖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睿畜科技,加入养猪赛道的抢位战。

显然,新选手们盯紧的是生猪产能供应缺口及背后庞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中国猪肉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达5000万吨、猪肉消费量预计达5177万吨;2029年,我国猪肉的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972万吨和6077万吨。

朱增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后备母猪到商品猪的供给需要一个过程,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产能恢复慢于前几个周期。从这个角度来讲,盈利的周期要长于前几个周期。”

此外,高红利并不等于一定会赚钱。“目前互联网、地产等行业巨头暂时看到了生猪养殖行业较高的盈利水平,但是畜牧业不是很好做的一个产业,有门槛,不是说有资本就能进入。”朱增勇表示。

几年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经在考察了国内五大养猪企业后对外感叹:“都没有挣钱的,基本是一年挣一年赔。”

谁能在抢位战中笑到最后

“未来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首先依靠资本驱动和技术创新驱动。龙头企业若没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也很难实现快速扩张。此外,非洲猪瘟疫情也会加速生猪养殖行业智能化、机械化发展。”朱增勇表示。

养猪周期长,风险大。受猪肉涨价大潮的影响,新老猪企、中小养殖户纷纷增加母猪存栏量。但等到生猪供应增加后,价格也会随之下跌,养殖户们只能再次等待新一轮周期的到来。

实际上,经历过几轮“猪周期”,小规模、作坊式养殖户与根基不稳的新猪企已经被淘汰了一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逐渐向规模化生产转变。

韩长赋曾在“两会”部长通道上提出,生猪养殖行业龙头企业要带动中小农户,共同补栏增养。

“中期来说,企业拼的是生猪的成本竞争力,未来企业则会考虑通过创建自己的猪肉品牌,实现更高的增值。此外企业也会向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产业分工更加细化,如企业负责种猪选育及仔猪生产、饲料生产或者屠宰加工,养殖户专门负责育肥,能够有效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向产业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养殖、饲料、屠宰和加工的全产业链。”朱增勇如是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证券日报]323家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翻番 养殖业和制造业业绩亮眼
下一篇:[中国科学网]富叶酸鸡蛋研发成功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