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经济日报]生猪养殖业发展进入高门槛、高成本阶段 生猪头部企业站上风口

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2月28日 作者:黄俊毅 发布时间:2021-03-01

  最近,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股价再度飙涨,2月19日以126.9元的历史新高报收。过去两年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调整加快,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实现了高增长。

  生猪养殖业发展已进入高门槛、高成本阶段,我国生猪头部企业提升空间有多大呢?

  头部企业逆势成长

  “最近几年,受非洲猪瘟、猪价下行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生猪产能显著下降。”2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受生物安全水平、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影响,中小散户补栏扩产速度、时间和规模,慢于规模企业和大型养殖户。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快速扩张,同时饲料、屠宰等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加速进入养殖领域。”朱增勇说。

  在行业经受严峻考验之际,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渡过难关,实现新发展。

  前不久,牧原股份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称2020年公司销售生猪1811.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76.67%。2020年生猪销售量与国内生猪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导致同期经营业绩大幅上升。

  再如天邦股份,2020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07.78万头,较上年提升26%。

  其他头部企业如唐人神、正邦科技、大北农、金新农等,也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市场拓展仍有潜力

  “这是一个万亿元级的大市场,生猪养殖行业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牧原股份总裁助理袁合宾说。

  朱增勇告诉记者,我国生猪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排名前十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只占12%,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市场份额只占3%左右,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远不及美国。美国生猪养殖第一龙头企业Smithfield市场份额达15%。

  开源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牧原股份已迈入智能养殖的成长周期,凭借低养殖成本及快速扩张的产能,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目前,行业整合呈现明显加速现象。统计显示,我国年出栏50头以下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之比,已由1999年的78.6%降到了2019年的21.6%。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比已由7.3%上升至53%。年出栏500头—1万头比重由5.5%提高至37.3%,年出栏1万头以上比重由1.9%增至15.1%。

  产业瓶颈亟待突破

  生猪养殖业已整体进入高门槛、高成本阶段,为头部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促进生猪饲养、屠宰、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是突破国内生猪产业发展瓶颈的核心。业内有关专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生猪产业整合进一步加速,大型养殖企业集团也加大扩张步伐。主要路径有两种:一是由饲料向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发展,比如中粮集团、新希望;二是由养殖向两端一体化发展,比如牧原股份从“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拓展为集自主研发、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为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

  袁合宾表示,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从提质、降本两方面着力:坚持价值创造,致力于为大众生产好吃、安全、健康的猪肉食品;从人才建设、创新研发、科技引领、管理驱动等维度入手,提高效率,最大化降低成本,做到成本领先。

  “生猪规模化进程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政策、市场消费、国际贸易、科技投入、耕地面积、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影响。从养殖者自身来说,规模化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又受到养殖效益、饲料、劳动力素质、投资和疫病等影响。”朱增勇认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本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且养殖主体生产水平差异较大,高度规模化难度很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经济日报]节后猪肉果蔬供给充足价格稳定
下一篇:[新京报]两会丨专家解读 种业翻身仗究竟怎么打?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