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媒体牧医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牧医
分享到

[农民日报]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在昆明举办

来源:农民日报2022-08-10 作者:郜晋亮 刘一明 雷少斐 发布时间:2022-08-10

8月9日,以“凝聚创新合力,携手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峰会专题研讨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现状问题、畜禽育种前沿技术,交流研讨了促进畜禽种业良性发展的措施和自主育种的突围之路,以实际行动助力打好畜禽种业翻身仗,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和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办,以期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畜禽种业协同创新平台,凝聚创新合力,共同谱写畜禽种业振兴的新篇章。会上还举行了国家畜禽种业企业阵型发布会和华西牛肉牛新品种新闻发布会。



5.jpeg

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现场

畜禽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今畜禽种业振兴的号角已然吹响,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和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各联盟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开展协同攻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明富介绍,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白羽肉鸡研究中心,联合联盟5家单位成立白羽肉鸡种业创新联合体,成功培育了我国白羽肉鸡新品种“广明2号”。在大动物联合育种方面,联合联盟43家单位,成功培育了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大大降低了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的对外依存度。联合育成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鸽新品种——“天翔1号”肉鸽。

3.jpeg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明富致辞

在机制创新方面,联盟持续探索育种实体化管理模式创新。成立北京联育肉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体化运营的方式推进肉牛联合育种工作,制订了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联合工作机制,首次实现在联盟框架下解决我国大动物联合育种难的问题。在知识传播方面,创建了联盟公众号,配合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刊载了生猪、肉鸡等系列科普文章,从科研和科普两个维度阐述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历史,回答了我国畜禽种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2.jpeg

国家畜禽种业企业阵型发布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作为畜牧科研国家队,将继续抓实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和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各项工作,坚决有力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为实现畜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作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明富表示,一是强化畜禽新品种推广应用。聚合联盟中的龙头企业和优势单位,开展以风味物质为育种目标的特色新品种培育;加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升白羽肉鸡、华西牛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二是强化联盟的共享共建机制。以联盟为抓手,在种质资源收集方面整合联盟资源,实现资源和数据的高效利用;推进构建联盟大型仪器资源和基地平台的共享机制,提高利用效率;定期召开联盟研讨会,围绕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1.jpeg

华西牛新品种新闻发布会



来自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海洋大学、全国畜牧总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盟成员、国家畜禽养殖数据中心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国家核心育种场(站、基地)、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畜禽育种企业、种畜禽进出口企业、养殖企业、动保、疫苗、饲料设备设施企业等参加会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刘一明 雷少斐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经济日报]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有力有效
下一篇:[CCTV-2]我国发布自主培育肉牛品种 “华西牛”综合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