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科研活动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活动
分享到

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提出酶热稳定性的新见解:“短板”理论和Zero-Shot Hamilton模型

来源: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作者:王苑 发布时间:2025-01-17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发布了“酶热稳定性的新见解:“短板”理论和Zero-Shot Hamilton模型”,该项研究进展近日以内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期刊,题为“Novel Insights into Enzymatic Thermostability: The “Short Board” Theory and Zero-Shot Hamiltonian Model”。

1.jpg

了解天然稳定酶的热稳定机制,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是酶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各种工程方法得到了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短板”理论的新概念,该理论将蛋白质概念化为木桶,每个成分代表一个长短不一的板,木桶的最短板是限制酶的热稳定提升的限制因素。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利用具有多个结构域的重要工业酶种α-淀粉酶作为模型酶。利用结构域置换的方法在结构域、残基和原子水平上证实了“短板”的存在及其对热稳定性改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α-淀粉酶为对象,建立了一种新的热稳定性设计与预测模型——Zero-Shot hamilton (ZSH)。这种基于热稳定性和深度学习的协同进化方法仅在应用于具有固定短板的酶时表现出显著的成功。“短板”理论与ZSH模型的整合提出了一种提高酶热稳定性的创新工具。

2.jpg

研究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热稳定性“短板理论”,以中温α-淀粉酶(mesoAMY)为模型,通过结构域替换实验,得到了 T m值提升12 °C的替换了B结构域的嵌合酶(meso-AMY-B),证实了B结构域是α-淀粉酶的热稳定性的最“短板”。在解决了蛋白质结构的热稳定性“短板”后,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工具——ZSH模型来表征蛋白质热稳定性。模型主要关注双点突变带来的热稳定性改变,并通过在Meso-AMY-B上进行定点诱变实验进行验证,实现了约70%的成功率,最优突变体F237R/S240G的 T m值提高了8.5 °C。通过在未修复的模型酶mesoAMY上进行了相同的突变,在mesoAMY-B上显著提升的特异性突变在mesoAMY中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短板”修复对蛋白质热稳定性设计的关键作用。通过对热稳定性数据、残基相互作用及ZSH模型中预测的接触图谱的相关性分析,阐明了mesoAMY热稳定性提升的潜在机制,并进一步证实了ZSH设计策略的显著效果。

综上,研究人员通过提出一种增强酶热稳定性的 Zero-Shot 方法,阐明了“短板”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有可能将其应用扩展到各种生物技术领域。在两个数据集之间观察到的明显差异强调了 “短板” 在调节酶热稳定性方面的关键作用。这种差异可归因于“短板”区域的固有倾向在蛋白质变性过程中展开,导致整个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与上位性和远程相互作用不同,“短板”对热稳定性的影响是可预测的,通常会导致有利的突变。然而,完全理解后一种因素如何共同影响热稳定性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涂涛研究员和杭州力文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浩博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廖敏博士和昌平实验室的冯世豪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2441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业单胃动物和水产生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项目2024年度总结与推进会在沪召开
下一篇:微生物与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出耐高温超级植酸酶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