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奶牛热应激发生的代谢机制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从牛奶中发现了热应激潜在生物标志物,为奶牛热应激诊断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2016年第6卷。
在奶牛养殖业,热应激损害动物健康、降低牛奶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奶牛热应激发生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无创伤诊断奶牛热应激的生物标记物尚不明确。本团队,以牛奶为样本分析对象,采用LC-MS与NMR技术,分析非热应激与热应激奶牛牛奶代谢组间的差异,结果共发现53个可用于热应激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图A和图B),它们分别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类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与前期热应激奶牛血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热应激前后,乳酸、丙酮酸、肌酸、丙酮、β-羟基丁酸、三甲胺、油酸、亚油酸、溶血磷脂酰胆碱16:0及卵磷脂42:2在牛奶和血浆中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热应激使得血液与牛奶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该研究中热应激奶牛牛奶中新潜在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开发快速、准确和无创伤性诊断奶牛热应激的方法,及早防控。
该研究得到973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田鹤博士和郑楠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加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