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牧医所三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科技处 作者:魏彩雯 发布时间:2021-11-03

  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共获得三项殊荣。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秦玉昌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畜禽饲料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首次提出了饲料中三聚氰胺限量值,创建了饲料及畜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监控技术,揭示了热敏性添加剂加工过程损失规律,发明了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生产新工艺,构建了饲料加工基础数据库,创新了饲料加工过程HACCP、可追溯管理技术,制定了交叉污染防控技术规范,促进了饲料行业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王加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构建了奶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基础数据库,建立了风险数据交流的权威平台;开发出了违禁添加物检测标准,制定了生产过程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了国际上首个复原乳鉴定标准,研发出了奶及奶制品的品质评价方法,创建了以优质乳为核心的质量提升技术。18项(次)核心技术作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得到应用,对政府监管、产业升级、消费引领发挥了重大技术支撑作用。

  朱化彬研究员和杜卫华研究员参与完成的“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家畜体外胚胎发育率低和妊娠率低的实际问题,开展配子和体外胚胎发育调控机制,建立和优化了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其胚胎的生产体系,构建了体外胚胎的生产平台;采用褪黑素和谷胱甘肽等有效降低胚胎内的氧自由基含量,促进了胚胎发育,大幅提高了囊胚率,实现了良种牛体外胚胎的高效生产,为良种牛的大规模扩繁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中国畜牧兽医》荣获“2021年度中国农业期刊 精品期刊”
下一篇:【国家奖】科技筑牢安全基础 引领奶业高质量优质发展——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