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第二届中国苜蓿改良会议在哈尔滨举办

来源: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 作者:吕会刚、龙瑞才 发布时间:2024-08-11

8月6日,第二届中国苜蓿改良会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克劳沃(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主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和东北农业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晓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卢淑雯,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竹青,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杨青川研究员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申忠宝主持开幕式。

曹晓风院士在会上作了盐碱地改良与牧草育种的学术报告。她指出,我国盐碱地可开发利用面积高达1.5亿亩,利用这些盐碱地种植田菁、苜蓿等耐盐碱的饲草,不但可为奶牛等草食动物提供优质饲草,还能改土肥田,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增加后备耕地资源。王加亭指出“2018年以来,国家对饲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重视。饲草作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上种植多年生的紫花苜蓿,是真正做到‘以草增粮、以草代粮’”。杨青川在发言中说,“紫花苜蓿育种是农业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苜蓿产业的芯片,加强苜蓿种业科技研发对于支撑奶牛等草食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为从事苜蓿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的科研技术人员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各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快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共同推进苜蓿科技进步”。

本届会议以“苜蓿种业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苜蓿产业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加快培育苜蓿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企业单位的25位专家围绕苜蓿品种选育、分子育种技术、基因挖掘、种子生产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来自全国各地200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观摩了各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出,还参观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牧草育种试验示范基地,与会代表在苜蓿育种材料田就杂交育种、抗寒育种等苜蓿育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牧医所举办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产业专家团与泰昆集团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