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牵头的粮饲联产增收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替代玉米新型能量饲料资源开发与产品创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现场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项目专员郑筱光、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郑军、牧医所副所长唐湘方、浙江大学科研院农生环部部长泮进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张瑞强专员等出席会议。开幕式由牧医所张宏福研究员主持。

会议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指导,项目组与牧医所主办,浙江大学、宁波宁兴涌优饲料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会议以“粮饲联产增收”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解决国家饲料粮短缺重大战略需求,设置了粮饲联产增收技术成果发布、水稻谷饲联产增收—收获打捆农机农艺及饲料高值化加工及奶牛高效饲喂现场观摩、最新进展报告、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手册审稿会、科企支部共建等内容,从技术发布、现场观摩、最新科研报告、党建联建等多维度为项目深化推进与成果落地奠定基础。
项目构建了“菌酶工具-替粮技术-产品应用”全链条创新,创新了粮饲联产增收农机农技农艺模式技术,已形成水稻谷饲联产、花生果饲联产、马铃薯薯饲联产、棉花籽饲联产等新模式及21项关键技术,为破解“种养割裂”“人畜争粮”矛盾,实现节粮低碳种养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创新驱动粮饲联产种养循环融合发展提供典型范式。


目前,项目组提出的“粮饲联产增收”建议已被纳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重点任务,从技术实践上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导向,预计可提升30%农地综合产出、减少18%饲料粮进口依赖,不仅拓宽了饲料原料来源,降低了养殖对粮食的依赖,更重构了种养融合的农业生产体系,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希望项目组继续按照行业部门主管新要求,提高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推进粮饲联产农机-农技-农艺一体化协同创新,高质量、高标准实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助力“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服务“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部分涉农高校、示范企业代表、央媒记者共百余人出席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