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苜蓿生物学”论坛成功举行

来源: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作者:王赞 发布时间:2018-04-02

  为促进我国苜蓿科研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展示我国苜蓿生物学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3月26日,由牧医所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的“苜蓿生物学论坛”在我所成功举行。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饲料及牧草部负责人Chris Jones教授、ILRI牧草基因库负责人Jean Hanson教授、联合实验室韩建林教授、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洪军、牧医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唐湘方及中国农业大学和牧医所师生等4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会议由牧医所王赞博士、李向林研究员主持。

  会上,Jones教授做了题为“Feed & Forage Developments at the ILRI” 的报告,对ILRI近年来在饲料和牧草研究方面的发展及未来方向进行了介绍。Hanson教授详细介绍了ILRI在牧草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上的现状、先进的方法和管理经验。洪军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现状作了介绍。郭振飞、王锁民、毛培胜及王赞博士分别就苜蓿耐盐、耐冷、产量及种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基因组学时代苜蓿资源与分子育种的最新发现和研究进展。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内外牧草尤其是苜蓿科研人员创造了交流平台,更是牧医所从苜蓿资源保育、种质创新、功能基因及分子育种等角度加强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牧医所举办2018年新闻宣传培训班
下一篇:郭承录一行到牧医所开展红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