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养殖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顺利通过中期检查

来源: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 作者:陈亮 吴维达 发布时间:2018-08-20

  根据《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关于开展“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中期检查现场抽查的通知》,为把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实施绩效,8月13日,由项目咨询专家、行业和财务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我所承担的“养殖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YFD0500500)进行了中期检查和现场抽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高技术处处长葛毅强、项目专员孙康泰、蔡亚南和王天成,中期检查专家组重庆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华中农业大学蒋思文教授、北京大北农集团动物医学研究中心赵亚荣教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财务处处长马宝环、项目依托单位牧医所副所长文杰、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唐湘方及项目首席专家张宏福研究员、各课题负责人及骨干专家、团队成员等200人参加了会议。

  中期检查专家组首先察看了课题参加单位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畜牧业平台”及畜牧兽医科学院环控舱试验现场和实验室工作状态,听取了项目和10个课题的汇报、审查了财务支出情况,并在充分质询和讨论的基础上,认为:项目在温热环境因子、有害气体、畜禽舍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分布及其对动物生长、免疫、繁殖、泌乳的影响机制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理论突破,首次在畜禽舒适环境参数及限值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提出了肉禽温热环境综合评价指标4套,畜禽舍内饲养密度与群体规模1套,生长猪有害气体的限值与多元优化控制措施1套,建立猪、奶牛、水牛温热环境适宜参数3套,集约化猪舍小气候多元模型1套;起草了畜禽环境标准11个,申请地方标准2项,获批1项;申请专利3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发表论文192篇(其中SCI论文99篇)。项目一体化组织实施扎实,成效显著。共享环境生理实验舱和组学质谱平台等特色重大研究装备和实验材料;规范动物试验设计、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组织全国性环境生理学术研讨会、共同发表论文、共同编撰《畜禽环境生理学》专著、《畜禽环境手册》、畜禽环境标准制订等形式创新了项目间、课题间和课题组内协同机制。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已完成中期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经费使用基本合理,顺利通过中期检查。

  通过本次中期检查现场抽查,专家组在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取得的阶段成果给与了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对项目重大理论创新和亮点成果的凝练、产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并提出了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高质量完成项目指明了方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奶牛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大会在宁夏吴忠市召开
下一篇:加强环境生理研究应用 支撑畜禽养殖绿色发展——“2018全国家畜环境生理与健康养殖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