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暨攻关成果展示活动在内蒙古乌拉盖举办

来源:牛遗传育种团队 作者:陈燕 发布时间:2023-07-28

7月25-26日,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暨攻关成果展示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顺利举办。甘肃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郭承录,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主持。

谢焱指出,良种是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肉牛产业发展的“芯片”。种公牛拍卖会推动实现了种公牛优质优价,促进了牧民增收,促进了养殖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深度交流合作,促进了肉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他强调,要围绕种业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育种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加快提升肉牛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时建忠指出,2011年以来,全国肉牛联合育种稳步推进,基本建立了种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建立了肉牛遗传评估平台,地方遗传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开展,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遗传评估等基础性育种工作,切实提高肉牛育种能力和水平,发挥种业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

孙坦指出,通过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平台,各地区、企业、育种机构开发的优质种牛得到全面展示,强化了畜牧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了推进现代化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优质种畜资源推广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届拍卖会共有75头种公牛入围参拍。其中,华西牛40头,西门塔尔牛33头,夏洛来牛2头,分别来自湖北、河南、河北、吉林、云南、内蒙古等地的15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牛场及育种合作社。拍卖会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对参拍种牛进行了现场系谱档案核实、生产性能测定和体型评定,为参拍者提供了中国肉牛选择指数(CBI)、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GCBI)等重要的技术数据。本届拍卖会最终成交67头种公牛,总拍卖额达1889万元,其中,华西牛拍卖金额725万元。拍卖会“标王”为一头来自云南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的华西牛种公牛,成交价66万元。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牧医所、草原所有关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乌拉盖管理区有关负责人,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以及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肉用西门塔尔育种联合会成员单位、肉牛育种企业、肉牛养殖企业、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牧医所举办财务管理业务培训
下一篇:红三叶草提取物获批准为新饲料添加剂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