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喜讯!牧医所在部院“三八”国际妇女节表彰大会荣获多项荣誉

来源:牧医所妇委会 作者:王巧 发布时间:2023-03-10

从农业农村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表彰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表彰会获悉,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荣获“全国建功标兵先进集体”称号,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赵桂苹研究员荣获“农业农村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王宇菲家庭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全国肉鸡育种科研的牵头单位,主持承担了国家肉鸡育种的重要计划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是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目前有43人,女性占比60.5%。2022年,赵桂苹研究员接过团队带头人的“接力棒”,兼任党支部书记,开始带领科研“接力跑”。她始终深耕科研一线,获得“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关“破卡”争先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是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国际上对白羽肉鸡种源二十多年的垄断,团队敢于挑战,采用最新基因组技术开展自主品种培育,攻坚克难历经十载,“广明2号”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实现白羽肉鸡育种攻关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立足不同区域消费需求,培育出节粮、抗病、优质的京星黄鸡等6个新品种,引领和推动了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保障了鸡肉供给和粮食安全。

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解析了品质、抗病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理,研制出国内首款基因芯片,建立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相关论文被引用数量和h-index指数在国内排名第一、国际排名第三,引领了科技创新和发展。

成果转化助产业,乡村振兴做贡献

团队深耕产业需求,研发的芯片、品种和技术等成果转让超5000万元,技术辐射逾1000亿只肉鸡。团队成员深入乡村,带领农村妇女养鸡发家致富,同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农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肉鸡遗传育种团队党支部就建在科研团队上,5名支部委员均为女性。在党建引领下,团队全体成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秉承“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立足岗位,砥砺前行”的精神,潜心开展研究,为保障种业安全、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展现出新时代女性自强自立的魅力。

建设优良家风,爱心接续传承

在王宇菲的家庭里,鼓励、赞美、包容、积极向上是永远的主旋律,王宇菲和她的爱人大学二年级时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一直坚守初心,并把积极乐观和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传递给下一代。

“矢志投身农业、热爱农业、研究农业、献身农业!”是夫妻两人的座右铭。留学丹麦归国的王宇菲把她从哥本哈根大学行政人员身上学到的专业而温暖的管理方式应用于工作中,以科研人员需求为先,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好一线科研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爱国爱党的优良家风,每年清明节带孩子去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追忆无名英雄;国庆节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祖国的强大;从北大红楼、鲁迅博物馆到香山别墅,一处处爱国教育基地在孩子心底播下红色的种子;作为喜迎二十大召开的家庭活动,他们在党史博物馆里感受历史,引领着孩子们向阳成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他们一家时刻关心身边归侨侨眷们的生活,与在丹的留学生、访问学者和华侨们时刻保持联系,提供温暖与帮助。王宇菲每年都积极为贫困母亲捐款活动,孩子们也会把他们穿小了的衣服整理好,捐给贫困地区,献出他们的爱心。

王宇菲家庭是牧医所中青年职工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努力工作、用心生活,以平凡的事、点滴的情诠释着爱的真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赵浩军到牧医所访问交流
下一篇:平凉市委书记王旭到牧医所调研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