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我所博士生论文首次获得全国优博论文提名

来源:家禽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4-22

由我所文杰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论文《肉鸡肌内脂肪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及相关基因研究》获得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博士研究生为崔焕先。本次全国优博提名是我所研究生培养以来首次获得该荣誉,是我所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新突破。

 文杰研究员带领的家禽遗传育种团队一直致力于肉鸡肌肉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已培养博士生13名。论文《肉鸡肌内脂肪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及相关基因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系统地阐明了两个代表性肉鸡品种的胸肌肌内脂肪及其主要组分的发育变化规律;揭示了肝脏总脂含量、肝脏自身合成的脂类与胸肌肌内脂肪的相关关系;系统地筛选了肉鸡发育过程中胸肌肌内脂肪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出调控肌内脂肪发育的分子调控网络;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卵泡刺激素(FSH)对鸡脂肪沉积的调节作用,并阐明了其通过上调FSH受体表达来促进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4篇SCI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BMC Genomics》、《Molecular Biology Report》和《Poultry Science》上。影响因子合计13.22,最高影响因子5.559。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奶牛高效安全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成果荣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下一篇:我所在马池口基地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议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