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通知公告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分享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来源: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4-04-03


根据科研工作需要,中国农业科学院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拟面向全国招聘2-3名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杨青川研究员和康俊梅研究员。

一、团队介绍

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主要致力于紫花苜蓿、饲用燕麦的遗传育种及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项目,育成了中苜3号、中苜5号耐盐苜蓿,中苜2号、中苜4号高产苜蓿,中苜7号早熟高产苜蓿等中苜系列新品种8个,新品种在全国10个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是我国推广应用面积最大、种植区域最广的国产苜蓿系列品种,为促进我国奶业和草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6项,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Horticulture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二、合作导师介绍

杨青川,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苜蓿等重要饲草遗传育种及抗逆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草业学科主任,农业农村部牧草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饲草育种与栽培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苜蓿育种岗位科学家。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苜蓿遗传资源与育种全球发展战略专家讨论组成员。《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中国农业科学》等期刊编委。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获农业农村部“风鹏行动、种业功臣”称号。育成中苜系列苜蓿新品种8个,获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50余篇。

康俊梅,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诺贝尔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牧草遗传资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饲草遗传育种、基因资源挖掘及种质创新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欧地平线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三、研究方向

1.紫花苜蓿、饲用燕麦等重要饲草的遗传育种研究;

2.重要饲草产量、品质、抗逆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3.饲草分子育种技术研究。

四、应聘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有生物信息学、饲草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领域背景;

4.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过(或即将发表)研究论文;

5.符合院、所博士后进站相关要求。

岗位职责:推进团队重大项目执行

五、福利待遇

1.入选牧医所“优秀博士后资助计划”的博士后,年薪不低于20万元;同时入选牧医所“优秀博士后资助计划”和国家博士后相关人才计划或中国农科院“优农计划”的博士后,支持期内年薪不低于30万元。认定为特殊优秀人才的博士后,实行“一人一策”,协议工资。

2.按国家相关政策为进站博士后办理北京户口;可申请中国农科院博士后公寓住房,协助子女入托入学等。

3.提供优越的科研平台,根据科研需要为考核优秀的博士后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协助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4.入选中国农科院优秀博士后的,可参加牧医所职称评审,出站后可优先推荐留所工作。

注:以上各级政策均以最新政策为准。

六、应聘方式

来信请提供本人简历,说明过去的研究经历,对实验室科研方向的理解和兴趣。同时,请提供2封推荐信及推荐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邮箱主题及应聘材料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对于合适的申请者我们将尽快联系面试。

简历投递方式:

1. 邮箱:kangjunmei@caas.cn,hefei01@caas.cn

2. 联系方式:18810610131(何飞)13810724268 (康俊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营养代谢与调控创新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