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新模式助力奶业节本增效

来源:反刍动物营养创新团队 作者:吴兆海 发布时间:2023-09-19

近日,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观摩会在宁夏吴忠优然牧场召开。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处长闫奎友、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刘洁、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郑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等出席会议。会议会由牧医所副所长李俊雅主持。

会上,项目首席卜登攀研究员汇报了2023年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进展。他表示,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已形成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3套、技术规范5套。与2021年相比,核心示范区奶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5.39%和2.15%,奶牛平均产犊间隔缩短至390天,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97%和3.29%,生鲜乳体细胞数和细菌数分别降至16.3万个/mL和1.1万CFU/mL。与会人员还观摩了宁夏吴忠优然牧场示范基地。

卫琳充分肯定了奶牛高产高效技术对加快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她指出,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和全国畜牧总站协同宁夏、河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五个奶业主产区联动,建立院地协同创新模式,集成示范推广各项高产高效技术,把实验室搬到牧场,解决了科研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她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国家级奶业技术支撑作用和科研优势,协同省级奶业科技推广力量,聚焦稳产保供,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协调发展能力,助力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

刘洁指出,中国农科院牧医所牵头实施的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从整体上提高了示范区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水平,成效显著。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以区域奶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组建奶产业专家团,建立专家工作站,形成“专家团-工作站-牧场课堂”的服务格局,并围绕决策咨询、集成示范、应急支撑、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五项重点任务为我国奶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秦玉昌指出,牧医所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和中国农科院稳产保供工作部署,以“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为主线,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平台优势,联合科研院所、推广单位、企业力量,加快实施奶牛养殖提质增效行动,在奶牛饲料营养与饲养、繁育管理、疾病防治和奶牛智能化精准养殖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攻关,实现大联合、大协作,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优然牧业技术总监王典、宁夏金宇浩兴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志华、中地乳业副总裁刘云祥以及项目组骨干专家、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等50余人参加观摩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强化红线意识 压实监督责任——牧医所召开2023年纪检干部培训暨集体廉政谈话会议
下一篇:牧医所离退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