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与“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在京联合启动

作者:蔡文涛 刘真 发布时间:2024-03-30


3月2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医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与“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重点专项项目联合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侯水生院士,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葛毅强总工程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刘蓉蓉、牧医所所长张军民、生物所副所长燕永亮,专项跟踪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玉林副校长、姚军虎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张勤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李奎教授、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宋维平总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王军军副院长等出席会议。

会上,6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对项目执行与管理方案进行了汇报。专项跟踪专家组和项目咨询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并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6个项目的研究方案先进、合理,组织保障有力,管理机制健全,希望加快推进相关研究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项目专员李转见教授作了专项实施管理报告,详细介绍了专项总体情况、专项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会议指出,实施“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和“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两个专项,就是要通过创新性技术,提高畜禽种业和生物产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通过培育高产、高效、抗病的畜禽新品种,提升我国肉牛、肉羊、水禽品种核心竞争力;通过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选育高效的微生物菌种,实现工农业副产物的再利用,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强调,各项目参加单位要高度重视国家种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要担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兼顾技术研发与组织管理责任,画好“时间表”,做好“任务书”,以“绩效四问”为抓手,强化契约精神,突出成果导向;要尽最大努力为各有关协同单位积极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为高水平、高质量完成项目预定目标创造良好条件,为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项目专员郑筱光、李转见、张沙秋、张涛和蒋立,牧医所副所长李俊雅、副所长周正奎,项目咨询专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赵玉民副院长、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副校长、甘肃农业大学滚双宝副校长、江南大学饶志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白凤武教授、河南农业大学田亚东教授,用户代表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田冰川董事长、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邵志文董事长、河北乐寿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郜希君董事长、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李俊龙董事长、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徐保旗董事长、河北新鲲鹏食品有限公司张锡通总经理,各项目课题负责人及骨干成员等180余人参加会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牧医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下一篇:国际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专家到牧医所交流访问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