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盖管理区举行华西牛推广成果发布会,系统总结华西牛推广三年实施成效,对华西牛未来推广应用进行规划。牧医所副所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俊雅研究员,全国畜牧总站正高级畜牧师赵俊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特木尔巴根、乌拉盖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邰立成、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侠出席发布会并分别介绍华西牛育种历程、推广成效、技术体系建设、政策支持、未来推广措施等。会议由牧医所副所长唐湘方主持。
会议指出,华西牛全面推广应用三年来,育种群体持续壮大,种群规模达2.65万头,覆盖13个肉牛主产省区,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一肉牛品种育种群体。在技术体系上,成功构建国内首个肉牛全基因组选择平台,自主研发了肉牛育种芯片,遗传进展提升超20%,世代间隔缩短40%。在推广机制上,首创联合育种机制,推行“华西牛一牛一证”认证,打造了市场化推广标杆平台“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在综合效益上, 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三重跃升。目前,华西牛冻精已推广至全国24个省区,累计推广1600余万剂,市场占有率达22%,平均每头牛可为农牧民增收1000元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70亿元。
会议强调,目前全球畜牧业正在迈入智能化、绿色化、精准化发展的新时代,肉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种源竞争、技术竞争、体系竞争。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现有联合育种体系优势,同时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国家级联合育种平台,完善和创新技术体系,强化华西牛种群选育,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华西牛市场占有率和肉牛核心种源进口替代率,持续推动高水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肉牛遗传改良专家组成员以及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肉牛养殖企业代表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