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饲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专业性)

农业农村部饲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为草牧业创新学科群的专业性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实验室面向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饲草良种短缺、育种创新技术储备不足等重大产业科技需求,围绕“草种安全、提质增效”,聚焦“饲草种质资源高效利用”“饲草重要性状的调控机理”等科学问题,组织实施饲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高产优质多抗饲草新品种培育、饲草生物育种技术3个重大科技攻关研究,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构建饲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致力于建成国际一流的饲草种业科技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草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食物安全、种业安全、生态安全重大战略。

实验室现有院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英才各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1人,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所D类人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全国农业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1个。固定科研人员共19人,包括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

实验室是我国饲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领域的核心单位之一,收集引进种质资源20000余份,占全国入库和收集引进总量的30%以上。培育出耐盐高产“中苜”系列苜蓿品种11个、“中豌”系列豌豆品种9个、沙打旺品种2个等共计30多个审定新品种。中苜系列苜蓿新品种已在内蒙古、河北、山东、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实验室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2项,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方面成绩突出。“十四五”以来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课题)36项,发表论文188篇,出版专著4部,获专利授权60项。收集引进种质资源1535份,育成饲草新品种5个。实验室主(承)办“中国苜蓿改良会议”等重要会议。试验基地及仪器共享平台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至2024年科技部、财政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评价考核中取得“优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南志标  院士

实验室主任:杨青川  研究员

团队图片1.jpg

团队照片2.jpg

育种基地照片1.jpg

(2025年7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