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学科团队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科研平台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科技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期刊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闻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邮箱 图书馆
EN
  • 首页
  • 牧医概况
  • 学科团队
  • 人才队伍
  • 科研平台
  • 科技服务
  • 期刊联盟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国家设立的中央级畜牧科研机构,是畜牧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所况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大事记
    牧医标识
  • 牧医所设有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6大学科,21个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称号13项。
    动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室
    草业科学研究室
    动物医学研究室
    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 牧医所现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博士后
  • 牧医所现有6个科技创新平台、6个科技支撑平台、3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试验基地10个,其中,自有试验基地4个,共建科研基地6个。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院级平台
    国际平台
  • 高效率开放共享
    高水平国际合作
    高质量创新服务
    新品种
    新技术
    新产品
  •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牧医所先后牵头成立了 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期刊
    创新联盟
  • 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介绍
    专业设置
    导师介绍
  •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动态
    群团动态
    学习园地

新技术

首页> 科技服务> 新技术
分享到

瘦肉型猪的“伯乐”: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猪100千克体重眼肌面积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来源: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 作者:李奎 发布时间:2020-10-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50%以上,猪肉消费占我国所有肉类消费量的63.2%。但我国优良种猪长期依赖进口的瘦肉型品种,且传统的育种手段存在性状鉴定不准、选育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和预见性差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不便于直接测定的性状,已经不能满足猪育种的需要。眼肌面积,是家畜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猪达100千克体重眼肌面积是猪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生产性状,且与生长速度、瘦肉率等产肉性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育种上非常重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利成果“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猪100千克体重眼肌面积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有效地解决了该领域的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难题。首先,针对传统育种方法准确性低且预见性差等问题,实现了快速且准确预判猪100千克体重眼肌面积,达到对种猪进行早期选择的目的;其次,针对耗时长的问题,该专利的检测手段简便,一滴血、几根毛即可用于基因诊断,判断出具有优势表型的个体,实现快速、准确选留眼肌面积大的种猪个体;此外,极大降低了育种成本,且在提高种猪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的同时,不影响动物的健康、繁殖性能及生长性能。基于该专利提供的基因不同变异位点对种猪性状的影响,可以利用该基因位点进行精准的选育,快速培育出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种猪新材料。该专利成果还将促进分子育种技术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推进我国动物遗传改良工作的发展。

  该专利成果自2015年起在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吉林等省市和自治区的多家育种公司应用,包括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一遍天原种猪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2家,国家核心育种场4家。专利成果用于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吉神黑猪新品种培育,2018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黑猪种群,全国高端猪肉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成果用于山东蓝思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蓝思白猪新品种和蓝思配套系培育,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河牌”长白猪新品系培育,选育时间明显缩短,选育效果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新增利润6890万元,其中2017年、2018年合计增加4610万元利润。

  技术主要完成人:李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猪基因组与育种、猪基因工程、实验用小型猪及医学模型等方面研究,现任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授权美国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在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评为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3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2014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 编:100193

  联系电话:010-62813822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上一篇:猪基因组选择技术
下一篇: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技术
联系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043号京ICP备10039560号-5
Copyright ©20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