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应用”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Admin 来源: 鸭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14-01-10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我所侯水生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2013年肉鸭出栏量约40亿只,占家禽总出栏量30,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是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但是,肉鸭品种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肉鸭产业的发展,而发达国家已经控制了我国肉鸭的主要品种市场,并获得巨大垄断利润。因此,如何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培育先进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鸭品种已经成为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的关键。

    该研究通过30年持续定向培育,形成了23个特点鲜明的北京鸭专门化品系,培育成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Z型北京鸭(农(10)新品种证第4号)和南口1号北京鸭(农(10)新品种证第3号)2个新品种,均获国家新品种证书。与原始北京鸭比较,2个新品种的饲养期均缩短了21天,而体重分别增加466克和836克;料重比分别降低35.4~40.5和29.1~34.7;与发达国家培育的北京鸭比较,瘦肉型北京鸭新品种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胸肉率、肉质性状等指标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该研究创建了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准确估测北京鸭活体不可度量性状的技术;建立了北京鸭体重、饲料效率、胸肉率、繁殖率、皮脂率等性状的选种技术;首次将“剩余饲料采食量RFI”用于北京鸭育种;创立了超声波活体快速测定北京鸭胸肉厚度的技术,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研究发现北京鸭肝脏调控能量与蛋白质代谢的基因与蛋白质表达差异;获得了20个可用于选择北京鸭生长、脂肪沉积、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将分子标记技术用于确定北京鸭各品系的遗传距离、杂交配套组合,提高了杂交优势。

    研究获得了不同生理阶段肉鸭、种鸭的能量、蛋白质、钙磷、多种氨基酸与维生素等的需要量数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的“肉鸭饲养标准NY/T 2122-2012”;创建了肉鸭高效网上饲养技术,转变了饲养方式,节约饲料、水、耕地和人力。

    2012年我所将北京鸭新品种转让给国内2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育种模式,促进了北京鸭育种、养殖技术进步;先后累计推广新品种肉鸭4.75亿只,节料166.7万吨,创造经济效益41.1亿元。

上一篇:牧医所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我所肉羊优异基因发掘与群体遗传改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