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对离体培养胎鼠空肠和未成熟小肠细胞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赵圣国 来源: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2-01-29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SCFAs)对离体培养胎鼠的空肠和未成熟小肠细胞具有炎症保护作用,并探明了相关调节信号通路,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科学与营养(Food Science & Nutrition)》上。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常见于早产儿的肠道疾病。SCFAs是肠杆菌发酵的主要终产物,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高达95%。SCFAs已被证明可以促进肠道完整,调节代谢紊乱和免疫反应。目前,关于SCFAs对肠道炎症保护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熟的小鼠结肠或人类结肠细胞系,关于SCFAs在未成熟小肠中的作用鲜有研究。

为了验证SCFAs对未成熟小肠炎症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人员利用IL-1β诱导的ICR胎鼠空肠离体培养物炎症模型对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抗炎作用进行了评估,通过转录组学对潜在的抗炎调节通路进行了探索,并在人类胎儿小肠上皮FHs 74 Int细胞上进行了体外验证。研究发现,乙酸、丙酸和丁酸对ICR胎鼠空肠离体培养物和人类胎儿小肠上皮FHs 74 Int细胞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此外,通过转录组学检测筛选出的核因子κB (NF-κB) p65、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1/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也被证明是乙酸、丙酸和丁酸抗炎作用的通路。

图片.png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产出科研选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黄胜楠为文章第一作者,高亚男为共同第一作者,郑楠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fsn3.2682?af=R


上一篇: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揭示脂质对牛肉风味形成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饲草育种与栽培团队完成紫花苜蓿育成品种首个同源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