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团队揭示长链非编码RNA在动物生殖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赵善江 来源: 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科技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2-07-06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调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和雄性不育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IF=5.924)和《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IF=5.032)。

据团队首席朱化彬研究员介绍,种公牛是影响牛群遗传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对奶牛群体遗传进展的贡献超过70%,在群体遗传改良中起着关键作用。公牛的繁殖力高低不仅决定育种公司的经济效益,更是决定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然而精液品质性状尚未纳入种公牛的遗传评估体系。

LncRNAs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根据与编码基因的位置关系,LncRNA可位于基因间区、内含子区、基因序列内和反义链等,其分化过程也具有类似mRNA动态的表达及选择性剪切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章揭示LncRNA可能在精原细胞的分裂、精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该研究系统阐述了LncRNA参与从精原干细胞直至发育成成熟精子过程中的增殖、分化和减数分裂过程的调控。综合分析了LncRNA作为雄性不育症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以及LncRNA在跨代生殖障碍效应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lncRNA在调控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得到了验证,并被证明在调节雄性生殖方面具有优势,包括NLC1-C、Neat1和H19等。未来,传统的生殖生物学与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多组学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为治疗雄性不育症提供更多潜在的调控目标,同时也为高繁殖力公牛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新的素材。

牧医所赵善江助理研究员、博士生衡诺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朱化彬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重点研发计划、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共同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1422-0067/22/24/13579

原文链接:https://jasbsci.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04-019-0424-8




上一篇: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鉴定出影响广明2号白羽肉鸡饲料报酬的盲肠短链脂肪酸显著遗传位点 下一篇: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鉴定出六个优质地方黄牛品种(类群)的关键风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