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团队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新策略的分子机制

作者:贾红 鑫婷 来源: 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2-02-25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蛋白MGF360-14L能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并探明了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感染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29)上。

先天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非洲猪瘟病毒编码多种免疫逃逸蛋白,这些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策略逃避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帮助非洲猪瘟病毒入侵机体。MGF360-14L是非洲猪瘟病毒多基因家族蛋白,对干扰素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的新策略,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该研究首先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明确了MGF360-14L能够抑制cGAS-STING介导的IFN-β的启动子活性,然后确定了MGF360-14L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存在互作,并通过泛素化途径抑制IRF3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MGF360-14L通过招募TRIM21蛋白促进IRF3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本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新策略的分子机制,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图 MGF360-14L抑制IRF3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洋为文章第一作者,崔帅和鑫婷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郭晓宇、贾红和朱鸿飞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1.818969

上一篇: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揭示脂质对牛肉风味形成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成功建立高效制备基因编辑猪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