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揭示ZBED6对猪生长发育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王丹丹 蒋琳 浦亚斌 来源: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1-11-08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在猪肌肉和内脏器官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构建了锌指蛋白6(ZBED6)基因敲除巴马香猪动物模型,揭示了ZBED6调控猪肌肉和内脏器官生长发育机制,为进一步改良我国地方猪生产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国际知名期刊《PLoS Genetics》(IF=5.917)。

  据团队执行首席蒋琳研究员介绍,对ZBED6的研究始于20年前动物遗传领域首个数量性状基因(QTN)位点的发现,该位点也是目前国外瘦肉型商品猪都携带的一个主效突变。ZBED6恰好能与这个位点结合,进而调控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的转录和小鼠肌肉的生长发育。研究人员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ZBED6基因编辑猪模型,目前已繁育至F4到F5代,繁殖性能正常且发育情况良好。研究发现,ZBED6敲除巴马香猪的肌肉及内脏器官生长发育性能显著提高,与野生型巴马香猪相比,ZBED6基因敲除猪的肌肉含量和瘦肉率分别提高了16.76%和6.6%,心脏和肝脏分别增大17.2%和13.1%。基于多组学分析发现,除了靶基因IGF2外,ZBED6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靶基因,如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和富含亮氨酸的蛋白多糖肝因子(TSKU),参与肌肉与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调控。

  牧医所博士生王丹丹为论文第一作者,电子科技大学潘登科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谢宝财为共同第一作者。牧医所蒋琳研究员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江维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genetics/article?id=10.1371/journal.pgen.1009862

上一篇: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揭示脂质对牛肉风味形成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证实热处理强度影响牛奶免疫活性蛋白保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