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医所在我国本地绵羊多羔基因筛选上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贺小云 来源: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0-06-29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次对无FecB突变的小尾寒羊进行了下丘脑转录组学分析,鉴定出多个繁殖相关的基因和miRNAs,为解析绵羊高繁殖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据团队首席储明星研究员介绍,产羔数低是制约优质高效养羊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遗传上提高产羔数迫在眉睫。绵羊产羔数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近年研究已发现多个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但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分子机制仍有待探究。前期研究发现,无FecB突变的单多羔绵羊在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孕酮、雌激素以及促卵泡素等激素分泌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下丘脑在生殖轴激素分泌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以无FecB突变的单多羔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在两个不同发情时期对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个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RL 、 POMC 、 GNRH1 、 GH 以及 TTR 等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Jak-STAT等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参与下丘脑性腺激素分泌等过程。对下丘脑miRNA和mRNA联合分析发现,对下丘脑GnRH分泌有调控作用的 TRH 和 TTR 由多个差异表达的miRNAs调控,如 TRH 由oar-miR-379-5p、oar-miR-30b、oar-miR-152、oar-miR-495-3p、oar-miR-143、oar-miR-106b、oar-miR-218a和oar-miR-148a共调控,而 TTR 由oar-miR-432调控,这些miRNAs通过作用于其靶基因参与绵羊下丘脑繁殖相关激素分泌,进而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动,最终对绵羊产羔数产生影响。本研究为解析中国本地绵羊高繁殖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gene.2019.01296

  

  miRNA靶基因预测与互作网络构建

上一篇: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鉴定出影响广明2号白羽肉鸡饲料报酬的盲肠短链脂肪酸显著遗传位点 下一篇:畜牧经济课题组一项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获批